養殖花草植物已經許多年,但是剛開始幾年卻沒有花多少錢。
一方面是因為經驗不足,不舍得投入。
一方面是因為在學習前輩養花經驗的同時也會學習「省錢」的妙招。
【養花期間使用到的花盆、花土、水壺等等其實均可自己制作或找到對應的替代品。】
然而,在入坑多年后,卻花錢越來越多。
難道是因為種植的植物增多了?
粗略地估算了了最近這2年在養花種草的事情上花銷了近3萬元。
「錢到底花到哪里去了?」
仔細地翻閱購物的名單,才發現,去年光入坑的一盆螺旋蘆薈就價值過萬。
螺旋蘆薈又名女王蘆薈。
小型幼苗價格不算高,但是,一株成年的螺旋蘆薈價格能夠達到1萬以上,有的甚至兩三萬。
「為什麼身價差別如此巨大?」
其實,原因就在于螺旋蘆薈形態美且植株成長速度慢。
另外,螺旋蘆薈的繁殖能力不強,種子出芽率不高,物以稀為貴的情況下,自然身價不菲。
而且螺旋蘆薈不僅顏值高,身價高,且壽命也很長,往往盆栽可持續50年以上。
一般成株螺旋蘆薈的葉片數量在130-150片之間。
螺旋蘆薈的種植方法:
【光】螺旋蘆薈生長需要充足的光照。
盆栽的情況下,有足夠的時間打理,自然就該給予全日照。
特別是在夏秋階段,螺旋蘆薈將會長出許多的葉子。
然而,為了防止葉子出現徒長或不對稱的現象,則需將螺旋蘆薈盆栽安置在天臺或庭院上,全方位給予全日照。
如果只能安置在室內,給予單方位的日照,當間隔一段時間就扭轉下盆栽的角度,讓見光少、長勢弱的一面多多沐浴光照,和另外一面見光多的葉子對稱成長發育。
【溫度】螺旋蘆薈非常抗凍,一般所處的環境溫度在零下10度以上,就不會出現凍壞凍死的現象。
最適合其成長的溫度范圍是15-35度之間。
【水】螺旋蘆薈耐旱,但是水是生命之源。
日常養殖,無論是盆栽還是地栽,都該保證扎根的土壤中有足夠的水分滿足其成長發育所需。
一般盆栽需要澆水的頻率高些;
地栽時由于土壤無窮盡,只要植株的 根部旺盛發達就可不斷地從土壤深處獲取水分。因此,日常可不澆水。
盆栽需恪守「 見干澆濕、不干不澆、干透澆透」的規則。
每次篩選澆水的時機時,都該將土壤表層干燥泛白當澆水的信號。
發現土表干燥時,即可[插·入]專業的檢測儀,檢測土壤深處的水分含量,在其濕度低于30%時,就馬上澆水,且一次性將土壤澆濕透。
切記:澆水時當盡量避開莖葉,一旦誤滴到莖葉株心上,在澆水過后的半小時內就避光安置且多吹風。
【肥】一般螺旋蘆薈只有在夏季的時候成長速度最快,最需要及時地補充營養物質,即「施肥事宜」。
(夏季溫度高,莖葉代謝的速度快,光合作用合成的營養物質無法支撐其發育和代謝所需,此時,根部就是植株發育攝入營養物質的主要途徑。)
所以,家庭盆栽養殖螺旋蘆薈, 夏季時,1個月要往土壤里填充一次有機肥。
如: 腐熟的豆餅、堅果殼等。
掩埋在靠近花盆邊緣的土壤中。
當然,覺得這類肥料的氣味嚴重,會拉低格調,更偏愛用尿素或氮磷鉀三元復合肥。
則可將這些顆粒狀態的復合肥和常溫自來水混合后澆花,一個用2-3次即可,否則過猶不及。
【土】螺旋蘆薈成長的速度雖然慢,但是由于根須旺盛,所以間隔1-2年就需要更換土壤一次。
在此過程,最為重要的事情則是修根和換盆。
更換上更大的花盆,同時將病變老化的根須全部修剪掉,確保花盆內裝滿土壤的情況下,依舊可容納下舒展開的根須,方便其從中汲取水分和養分。
另外,為了最大限度上確保螺旋蘆薈發育的過程中,根部所處的環境始終處于「最初的最適宜的狀態」, 當在花土下方鋪墊上一層腐熟的有機質,作為底肥。
延伸話題:
螺旋蘆薈成株后就能開花,授粉成功后就能結種子。
但是,由于其分化能力弱、種子活性低,所以想要得到螺旋蘆薈的幼苗,多是通過「組織培養」達到目的。
自然,也是因為其「繁殖困難」,才會一直居高不下,千金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