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去公園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公園里的植物一般是很好看的,它們是我們有意種植下去的植物,其中就有孔雀草、蟹爪蘭、長春花、滿天星、紅楓樹、紫葉小蘗、郁金香、郁金香、四季海棠等花卉,這些花卉的觀賞價值不用多說,非常高,同時它們也具有一定的園藝價值和經濟價值。
但是,公園里也有可能自然生長出來一些有價值的野草,比如麥冬草、接骨草、還魂草、鵝不食草、節節草等植物就很有可能在公園里生長,但是大多數人不認識這些野草,從而以為它們是雜草,有時候甚至把它們踩踏在腳下,這就很可惜,因為這些可是珍貴的「藥草」,有藥用價值。
同樣有藥用價值的還有一種植物,在民間它有著「墨水草」的俗稱,村里的老人直接就叫它「生發草」,他們認為將這種草給搗碎有一定的用處,其實不然,墨水草如今用途很廣,再加上時不時被采挖走,如今的墨水草變得比較珍貴了,我們不得不珍惜它,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墨水草吧。
墨水草是什麼?
墨水草是一種經常在農村生長的野生植物,但是各地區的人們對于墨水草的稱呼差異大,這主要是由于不同地區的習俗、民俗和文化有差異,對于同一種植物就有了不同的稱呼了。
一般墨水草有墨汁草、墨菜、旱蓮草、水旱蓮、蓮子草、水風仙草、黑頭草、墨煙草、豬牙草、白花草、白田烏草、墨草等俗稱。
但是妳知道嗎?它真正的大名則是叫做「墨旱蓮」,學名是「鱧腸」。不過我這邊普遍是叫它墨水草,至于為什麼要叫它墨水草,跟植株的汁液有一定的關系,墨水草的枝葉比大部分的野果樹、野花、雜草還柔嫩。
這意思就是它很容易被折斷,若是把它折斷,那植株就可以流出來一種黑色的汁液,這樣的汁液很像墨汁,故名「墨汁草」。
那墨水草還有什麼形態特征呢?
它是典型的菊科鱧腸屬植物,也是一年生的植物,植株的生長周期一般不會超過12個月,而它在菊科當中,是屬于比較矮小的植物,一般高度在60厘米以內,同時還有細嫩的莖稈,所以當墨水草在野外的灌叢中生長時,不容易被我們發現。
那墨汁草能不能開花?可以的,但是它的花朵都是一花一果連在一起,花朵的顏色一般為白色,比較小,果子則是黑色,這些果子可不能吃,我們不要隨意去采摘。
墨汁草已成為「飼料」
兒時,我就經常去采摘墨水草,它在農村田邊生長時就被我給采摘下來,然后可以拿它來喂家里的雞、鴨、豬和牛等家禽,對于這些家禽來說,墨水草也是一種天然的飼料。
老人直接叫它「生發草」,然后把它搗碎,一般是搗成汁兒,然后再經過除殘渣等特殊處理后,就會留下一些黑色的汁液,這些汁液據說可以沾一點到頭髮上。不過,花友們可不要嘗試,這只是民間一些老一輩人的說法,我們胡亂使用會有過敏等風險。
但墨汁草依舊有藥用價值,據《本草經疏》和《本草綱目》記載,它的藥用價值高,其中《得配本草》里就提到墨汁草:「入足少陰經血分」。由此可見,墨汁草經過特殊、專業處理,可以變成珍貴的「中藥草」,難怪它如今珍貴。
不過話又說回來,墨汁草若沒有經過特殊處理,它也有毒性,我們一樣不能亂使用它。
關于老人直接叫它「生發草」,把它搗碎有用處的一種墨水草,其實就是墨汁草,就介紹到這里了,花友們見過它嗎?是否知道它的用處呢?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