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去世后,妻子從「遺物」中發現幾封「書信」,內容真相讓她絕望去世

珮珊 2023/02/02 檢舉 我要評論

1978年6月12日,著名愛國文學家郭沫若在北京去世,享年86歲。

在這場高規格的葬禮過后,妻子于立群按照丈夫的遺囑,開始進行漫長的文集選編工作。

作為我國的現代文學家和著名詩人,郭沫若一生創作眾多,生前所留文稿及書信亦是珍貴無比,在這場漫長浩瀚的選編工作中,一些年代久遠的書信也被重新翻出來。

其中書房柜子的右上格,有幾封夾在舊報紙中的書信,引起了于立群的注意。

許是突然間的心生好奇,許是冥冥中的天意安排,63歲的于立群終究沒有抗衡過內心的搖擺,搬過凳子取下那幾封落滿灰塵的書信。

至此,一場被刻意埋葬40多年的愛恨糾葛,也在郭沫若去世后重新浮現水面。

于立群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最不愿提及的那場悲痛,作為丈夫的郭沫若竟是真正的始作俑者。

恰是這幾封書信,讓深愛丈夫的于立群心生絕望,最終選擇了自盡身亡。

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往事和真相,能在物是人非的40年后再生波瀾呢?

她與他的情,以及她對他的恨,其實早在相遇時便已經注定。

.郭沫若是民國時赫赫有名的人物,建國后也是身居要職;直至今天,他的名字依舊是中國文壇的傳奇。

他擅長寫詩,是中國新詩的奠基人之一,也在歷史學、考古學、藝術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同樣的,作為唯一兩次被授予中將軍銜的文人,他還出版過很多經典作品;種種天賦異稟的優秀,奠定了郭沫若在文學上的地位。

只是,自古才子多風流。

遇見于立群之前,郭沫若已經經歷過兩段婚姻,以及無數場夭折的感情。

他與原配張瓊華的結合,是典型的包辦婚姻,兩人沒有絲毫的感情;作為遵守傳統婦道的女子,張瓊華給予丈夫郭沫若的,便是無微不至的照顧和服侍。

可這樣的婚姻對于追求新式愛情的郭沫若來說,卻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折磨。

所以在結婚第五天,郭沫若便留下新婚妻子,毅然前往日本留學;至此漫長的68年里,張瓊華孤獨守在郭沫若老家,過著「守活寡」的生活,卻也癡癡盼著丈夫的歸來。

如果張瓊華是封建婚姻的犧牲品,,那麼第二任妻子安娜,則是郭沫若風流生性的殉道者。

在日本留學期間,郭沫若認識了自己的第二任妻子佐藤富子,也就是後來的安娜。

青年俊杰與窈窕淑女的相見,注定產生些斬不斷理還亂的情感糾葛。

如所有故事的發展般,兩人深深愛上了對方,但這份感情卻遭到佐藤富子父母的強烈反對。

當時中日關系并不穩定,佐藤富子父母十分反對女兒和郭沫若來往,死活不答應女兒嫁給這個中國人。

但感情這回事卻難測的很,有時候外界阻力越大,當事人的叛逆心則越重。

為了和郭沫若在一起,安娜不惜與父母斷絕關系,并和郭沫若同居;后期生育了五名子女,可這樣的付出和深愛,最終得到的卻是絕情的背叛。

郭沫若又愛上了一個女子,不是後來的妻子于立群,而是她的親姐姐于立忱。

兩人在日本相識,才子的風流多情,最終讓善良的于立忱心甘情愿淪陷。

可當得知自己懷有身孕后,于立忱才發現,這個深愛的男子早在日本有了家庭。

回到上海后,于立忱曾找到郭沫若,要求給自己一個交代。

但不同于熱戀期的體貼和溫柔,郭沫若的態度卻突然發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即便已經回到中國,即便已經絕情拋棄了日本的妻子,可對于于立忱的質問,他卻始終吞吞吐吐各種敷衍,因為不想給于立忱一個家,最終還要求于立忱把孩子打掉。

這場的荒唐局面,讓懷孕三月的于立忱只覺得心灰意冷。

她徹底斷絕了與郭沫若的關系,并獨自前往醫院打掉了孩子;可這番感情的變故,也讓這個女孩精神上出現了問題,從此郁郁寡歡,不久便自縊身亡。

但是于立忱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的葬禮上,郭沫若竟又愛上了親妹妹于立群。

因為郭沫若與于立忱的情感糾葛鮮為人知,所以作為妹妹的于立群,也是被蒙在鼓里。

得知姐姐去世的消息,于立群悲痛不已。

在那場與姐姐永別的葬禮上,心生愧疚的郭沫若看到于立群后,似乎得到了救贖般,只想傾盡所有守護著這個溫柔大方的女子。

毫無疑問,這段感情的產生,來自郭沫若的贖罪和彌補。

從此葬禮上相見,于立群與郭沫若兩人便時常見面了。

于立群本就出身名門世家,姐姐于立忱是著名的記者,而她則是紅極一時的電影明星。

自14歲那年來到上海,于立群便考入上海明月歌舞劇社,后又進上海電影學校,演過話劇,也拍過電影,遇到郭沫若時,她的優秀與璀璨毫不遜色。

面對無數風華才俊的追求,于立群卻偏偏對大自己24歲的郭沫若動了心,這樣的緣分何嘗不是注定好的情劫!

1938年,郭沫若與于立群正式結婚。

但對于郭沫若來說,這已經是他的第三段婚姻了。

所以主持婚禮的周總理半開玩笑半認真道:「希望這是你最后一次結婚!」

如這句帶有敲打性質的玩笑般,遇到于立群的郭沫若也真正踏實了下來。

即便有負原配張瓊華,有愧日本妻子安娜,可在第三段婚姻中,郭沫若卻給了于立群難能可貴的長情與陪伴。

他們有了自己的家庭,也擁有了聰明可愛的孩子們…看似安穩幸福的婚姻里,那個隱藏在郭沫若心中的秘密,卻始終揮之不去,也無法訴說。

他對于立忱的虧欠,全然彌補在了于立群身上;可這終究是他刻意埋藏的秘密,既是秘密,便終有真相大白的時刻。

而郭沫若的去世,似乎對他而言,是一場極為幸運的躲避。

當丈夫去世后,于立群整理他的遺物;在那幾分被舊報紙夾雜的書信中,于立群才知道,自己深愛的丈夫,原來曾與姐姐于立忱有過一段往事,而姐姐的絕望自盡,更是丈夫郭沫若的無情和冷酷導致。

這40多年看似恩愛的婚姻,到頭來卻是一場笑話。

這樣的往事和突如其來的真相,讓本就脆弱的于立群徹底崩潰。

1979年,在丈夫郭沫若去世后的第八個月,飽受精神折磨的于立群最終選擇了在家自縊身亡。

所有的愛恨糾葛和無法面對的過往真相,終究要迎來它真正的結局。

只是這樣的結局,說到底盡是悲涼。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