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溪邊有1種「石黃皮」,葉子像井欄草,如今一直被挖走,為何

养生小达人 2023/01/07 檢舉 我要評論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植物,就算我們家里沒有花草,那在外面也能看到許多花花草草,它們的形態各異,對于一些農作物來說我們就比較熟悉了,它們雖然是植物,但也是有的經濟植物。還有一些植物則是屬于蔬菜、野花,甚至是能結出果子的果樹,它們同樣有一定的用處,如今都有價值。

但是你知道嗎?一些野生的植物也有價值,比如黃芪、卷柏、七葉蓮、葛根、土三七、鵝不食草、野老鸛草、麥冬草等,它們不僅僅是頑強的植物,還是珍貴的藥草,我們需要把這些植物保護好。

本期我們就來了解一種生長在農村溪邊的植物,它同樣是頑強、珍貴的野生植物,這種植物俗稱「石黃皮」,植株的葉子看起來就像是井欄草,如今人們看到這種植物的時候都會忍不住觀察一下,因為它這翠綠的葉片也有了觀賞價值。

其實「石黃皮」一直被挖走,這是為何呢?下面我們不妨來了解一下。

什麼是石黃皮?

石黃皮有一些別名,我們在農村可以聽到老一輩的人叫它芨芨果、腎蕨、圓羊齒,這幾個別名還挺有趣的,這些別名聽起來和它的外觀好像不沾邊?

許多花友在野外就經常遇到石黃皮,但對于石黃皮也沒有多了解,甚至連它的名稱都不知道,這也很正常,就算知道它的名稱,和別的地區花友叫法就有了差異,所以我就更習慣叫它石黃皮。

這樣的植物是多年生的,也是草本植物的一種,它還是骨碎補科、腎蕨屬的一種頑強植物,植株的下半部分有一些奇特的小果子,在果子里面就含有較多的水分,那時候我們農村娃也叫它「芨芨果」,這個名稱聽起來很可愛。

那時候我們農村娃在鄉下放牛,就經常去采挖這種植物,然后把它的地下果子摘下來觀察,果子的形狀基本是橢圓形,很少能看到圓形,只能說接近圓形,還是相當特別的。若是靠近去聞一下,你還能夠聞到清香的味道,不過大人們說這種果子不能吃,那時候就不敢吃了。

關于石黃皮的由來

石黃皮在分布在我國的南北方,其中廣東就有不少,這種草藥也叫石黃皮,它受到主婦的歡迎,比較有名,由于石黃皮和黃皮特別像,但它又是經常生長在石頭縫里,故名「石黃皮」,這大概就是石黃皮這個名稱的由來了。在佛岡,一般會叫它「捕斗蛇」,在清新三坑鎮楓坑叫它「石枇杷」。

如今一直被挖走,為何?

據許多古籍記載,石黃皮經過處理后可以入藥,《貴州民間藥物》記載到它的性味:平,味苦。而在《泉州本草》則是提到石黃皮:「入肝、腎、胃、小腸經」。這樣一來,石黃皮就和桑白皮、水半夏、石菖蒲、山豆根、枯草、仙茅、細辛、升麻、山柰等藥材一樣,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

話又說回來,雖然石黃皮是一種藥材,但是必須經過很專業的處理后加上檢驗等流程,它才能是合格的「中藥材」,平時我們不要亂去取用它,以免給自己帶來危險。

本文旨在科普,不能作為用藥依據。

關于農村溪邊有1種「石黃皮」,葉子像井欄草,就介紹到這里了,各位朋友,您是否見過石黃皮呢?您知道石黃皮的其它用處嗎?歡迎交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