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宋朝也有微博,那麼這條#李清照手撕*男#一定會成為公元1132年的年度熱搜。
李清照,當朝第一才女,在丈夫趙明誠(ㄙˇ)后,以49歲的高齡再嫁,此舉本就諸多非議;
誰知不到半年,她又把第二任丈夫告上了御史臺,來了一次「閃婚閃離」。
那是「朱程理學」興起的宋代,「以妻告夫」被視為乾坤顛倒、敗壞倫常,無數人涌入她的「時間綫」留言,不解與責難之聲鋪天蓋地。
身在流言中心的李清照卻不為所動,這個「渣男」不僅家(ㄆㄨˋ)她,還企圖把她千辛萬苦保護下來的藏品拿去變賣。
她必須予以反擊,這就是「女漢子」李清照的態度!
外界的詆毀、后世的風評,都撼動不了她捍衛自己生活的決心。
她這一生,都在為一個目標而努力,那就是:
最大限度地活出自己。
愛得起自己,敢于選擇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
「一個人的生命,終究是為了活出自己。
如果你有幸很小的時候就被告知這一點,且身體力行,那會是一個非常不同的人生起點。」
從這一點上來說,李清照是幸運的。
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豐七年),李清照出生于太學官員李恪非的家中。
李恪非雖然官職不高,卻頗有文名,是「蘇門后四學士」之一。
或許是受恩師蘇東坡的影響,李恪非為人開明豁達,對女兒舞文弄墨的愛好不僅不加以阻難,還親自下場指導。
當時的社會,反對女子習文的成見已十分普遍,大家閨秀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相夫教子。
大詩人陸游曾為一個女子寫過墓志銘,其中提到,這個女子在十歲時得到過李清照的青睞,想收她為徒。
但女子卻以「才藻非女子事」拒絕了,世人對此大為贊賞。
幸好,李清照在父親的愛護下,沒被「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束縛。
她不僅以自己的天賦為傲,還立志在男性主導的文學領域里,爭取一席之地。
為了這個目標,她一反女詩人的寫作常態,不僅能寫下 「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這樣的清詞麗句;
還能像男人一樣賦詩言志,在風格上有明顯的陽剛之氣,「生當作人杰,(ㄙˇ)亦為鬼雄」就是其中的名篇。
晚年時,她寫下了著名的《詞論》,文筆犀利、眼光獨到,把柳永、蘇軾、王安石這些詞壇大腕懟了個遍。
「股神」巴菲特的父親曾教導他:
當自己的感覺別具一格時,就越容易被人說三道四,而這個時候要做的,就是要更加尊重自己的感覺。
不為所動,堅持自我,或許是一流人物都具備的特質,也是李清照與同時代的女作家不一樣的地方。
著名女詞人朱淑真,就曾留下 「女子弄文誠可罪,那堪詠月更吟風。磨穿鐵硯非吾事,繡折金針卻有功。」這樣的詩句。
明明熱愛,卻不敢承認,甚至深以為恥,這樣壓抑的人生,自然不會快樂。
如果外在的命運與內在的想象互為鏡像,那我們更應該遵從內心,堅定地去塑造自己想要的未來。
有時候我們缺的,可能只是一點勇敢「愛自己」的勇氣。
看得清自己,敢于示弱
決心活出自我的李清照很勇敢,但勇敢的李清照也很講策略。
就說在李府,對她的教育有話語權的,不僅是父親李恪非,還有繼母王氏。
關于這位繼母,歷史上沒有太多記載,但我們從大文豪蘇東坡的一封書信中,可窺見一二。
有一次李恪非生病,蘇東坡寫信道:
知道你病了,很想去看望,但又怕你家那位不高興,只能抄一副藥方送給你,望你按此調養。
連蘇東坡都犯怵的人,脾氣應該不小,想要獲得她的支持,李清照肯定是下了不少功夫。
這也讓她很早就意識到,自己要走的這條路,必定阻力重重,與其一味地對抗,不如學會獲取支持。
這個觀點,也貫穿了她一生。
公元1101年的初春,李恪非的學生趙明誠遞向李府遞交了「提親申請」。
李清照對這位師兄,早已芳心暗許,疼愛女兒的李恪自然沒意見。
但趙明誠的父親卻不樂意,他不想兒子娶什麼「才女」,宜室宜家的「賢女」才是最佳的選擇。
父親的阻撓讓趙明誠(ㄉㄚˇ)起了退堂鼓。
面對意中人的軟弱,李清照又愛又恨。
但為了保住這段姻緣,她只得咽下委屈,一邊給趙明誠(ㄉㄚˇ)氣,一邊教他如何應對。
過了幾天,趙明誠找到父親,說東岳帝君托夢于他,并留下了「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方無災禍」四句話。
趙父略一琢磨,這不就是「詞女之夫」四個字嗎?
這是上天在暗示,只有娶「填詞之女」,才能讓家族免除災禍啊。
于是,趙父這個最大的阻力變成了最大的助力,兩人的婚事很快塵埃落定。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世人都知李清照與趙明誠琴瑟和諧,卻不知李清照為了獲得丈夫的尊重與支持,也是下了不少功夫。
趙明誠愛好收集古玩字畫,但俸祿有限。
父親又不愿意資助, 李清照不僅陪他去各種廟會「撿漏」,還變賣了自己的嫁妝為他籌款。
趙明誠的名著《金石錄》,也是在李清照的大力協助下完成的。
美滿的婚姻,來自彼此的成全。
在夫妻共同生活的28年間,李清照也是佳作不斷,而且無子、好(ㄐ丨ㄡˇ)還好玩的她,在婆家的地位一直穩固。
除了趙明誠的支持與愛護, 她善于處理各方關系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才華不僅限于詩詞歌賦,還有為人處世之道。
咽得下委屈,又留得住心氣。這樣的李清照,誰能不愛?
敢于做自己,保持主見
李清照雖然一直借勢求存,卻不是一只經不起風雨的金絲雀。
實際上,她的「反脆弱」能力很強。
公元1107年,李清照的夫家可謂大起大落。
公公趙挺之剛升了官,位極人臣只差一步之遙,誰知沒風光幾天就突然病逝。
丞相蔡京乘機參了趙家一本,大哥趙存誠因此下獄。
這一系列的變故,讓趙明誠和幾位嫂嫂又悲又怕,李清照不僅要安慰諸人,還要主持喪儀,撐住趙家的門面。
借勢不是依附,更不是失去主見。
該出手時就出手,一直是李清照的做事風格。
公元1127年,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二年,金兵虜走徽欽二帝,北宋滅亡。
趙明誠當時在山東,夫婦二人帶著十幾大車文物輾轉逃難。
在到達安徽時,趙明誠奉旨前往南京,只留下李清照獨自看管。
臨別之時,李清照突然沖趙明誠大喊: 「要是城里情況緊急,該當如何?」
趙明誠說,先扔行李、再扔衣服被褥,其次是書籍卷軸、金石古器,唯宗廟禮器要留在身邊共存亡。
兩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此時化身為勇敢的文物守護者,可敬可嘆。
公元1129年,趙明誠逝世,李清照不得不獨自應付各方的刁難。
宋高宗有一個寵臣王太醫,在趙明誠離世后不久就找上門來,要低價買走李清照手中的藏品,然后轉手以牟取(ㄆㄨˋ)利。
李清照一邊與他周旋,一邊寫信給剛上任的禮部尚書謝克家。
通過謝克家的彈劾(ㄉㄚˇ)壓了王太醫的氣焰,保住了這些藏品。
雖然僥幸得勝,但一個弱女子要在亂世之中保住這些文物何其困難。
斟酌再三后,她決定改嫁給一個叫張汝舟的軍官。
因為選擇了一條更漫長、更艱苦的道路,所以越是堅韌,越是要學會忍耐與妥協。
這才是生活中的英雄主義。
放得下自己,及時止損
張汝舟給李清照姐弟的最初印象是談吐不凡,很會照顧人、值得托付。
卻不想,成婚不久,這個男人就撕下了偽裝。
原來, 他就是覬覦這些藏品才故意接近李清照的。
真實的他行動粗俗,狡詐陰險,不僅家(ㄆㄨˋ)李清照,還偷拿這些藏品去變賣。
李清照追悔莫及,但以她的性格豈會坐以待斃。
那個時代,女人是沒有權力提出失婚的,李清照只能另想辦法。
她假意順從,讓張汝舟放松警惕。
乘他外出時,迅速翻閱了家中的所有文書,終于,她發現了張汝舟在進士考試時作弊的證據。
李清照一刻也不耽擱,迅速擬好狀子,直奔御史臺告御狀。
「誅敵一千,自損八百」,雖然張汝舟被革職流放,但她也因「以妻告夫、敗壞倫常」而下了獄。
她不得不再次寫信,向遠房親戚綦(qí)崇禮求助。
綦崇禮慕其才名,憐其遭遇,在宋高宗面前替她說了不少好話,終于讓她提前結束了牢獄之災。
經此劫難后的李清照孑然一身, 但為了保住這些藏品,她依然積極地經營著自己的「朋友圈」。
為了得到皇室的庇護和認可,她經常參與寫作頌詩的活動,皇太后與皇后的生日,她會進獻賀帖。
那些喜歡古玩字畫的士大夫,李清照也經常與他們交流藏品,互相題跋。
一直到她72歲(公元1155年,也有說1156年)離世,這種「人脈力」一直在發揮作用。
借力(ㄉㄚˇ)力,掌控生活,強大卻不兇悍,驕傲卻懂得低頭。
這或許是李清照除了作品之外,最值得世人敬佩的地方。
「世界的本質是關系。」
「順勢」與「借勢」,說到底,不過是如何處理與他人、與自己的關系而已。
李清照在男性完全掌握話語權的時代,不僅突破圈層,成為一代「詞宗」, 喝(ㄐ丨ㄡˇ)游戲還能樣樣在行。
五十多歲時寫下《(ㄉㄚˇ)馬圖經》,詳細介紹了當時很多游戲的玩法,是當之無愧「高級玩家」。
這種難得的恣意瀟灑,靠的不僅是她的天賦與家庭,還有她的清醒和韌性。
她正視內心,敢于追求,既不因自己是女人而妄自菲薄,也不因才華而目空一切。
勢比人強時,她懂得放低姿態、順勢而為、借勢而興,最大程度地掌控了自己的生活。
這不僅是一個女性,也是每一個有追求的人,該有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