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酸「人老色衰」,張曼玉笑答「人不一定要美」:成功的人生只有一種,叫做「不活在別人眼里」

珮珊 2022/05/09 檢舉 我要評論

「怎樣的人生,才是值得過的一生?」

對于這個問題,一代女神張曼玉給出的答案是:

「用自己的方式定義生命,就是值得的一生。」

57歲的張曼玉身上有著許多標簽,她是電影人口中的「曼神」,音樂人口中的「跑調王」,路人口中的「美人遲暮」,粉絲口中的「妙人」......

各人各世界,不管他人是橫看成嶺,還是側看成峰,于張曼玉來說,她只是把人生,過成自己喜歡的模樣。

「作自我作,止自我止」,張曼玉用半生經歷,讓我們明白:生活是好是壞,全在自己。

看淡得失,成全自己

張曼玉8歲時,她的父母懷著對更好生活的憧憬,帶著她移民到了英國。

但理想和現實往往都有差距,異國他鄉的生活并沒有那麼好過。

也許是因為生活的不如意,母親雖然愛張曼玉,但對張曼玉卻一直算不上溫柔。

每當張曼玉做錯事,母親就會拿鞭子抽她,張曼玉經常被抽到四處亂竄。

因為張曼玉個子高又很瘦,母親便嫌棄她丑,嫌她外表不像女孩,叫她「馬臘干」。

但張曼玉并沒有因為「丑小鴨」的自己,而放棄了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她喜歡發型和服裝設計,熱衷打扮自己。

成年后,她更是不顧母親的反對留在香港,參加了香港小姐競選,最終獲得當屆亞軍及最上鏡小姐獎。

每個人的故事,都有疼痛的地方,但人生的幸與不幸,往往取決于我們對已經發生事情的態度。

不管是對原生家庭還是對待感情,張曼玉無疑都是個會治愈自己的人。

1993年,張曼玉與商人宋學棋戀愛。

戀愛期間,張曼玉推掉了許多大戲的機會。

交往一年多,宋學棋投資失敗陷入困境,張曼玉毫不猶豫地拿出自己全部積蓄給男友救急。

就像她說的: 「我愛你,為了你的幸福,我愿意放棄一切」。

但這個世上,被錯付的情感實在太常見了。

在張曼玉拿出一切救男友后,《明報周刊》刊登出了宋學棋與另一位富家千金熱戀的消息。

傾盡所有,耗費三年青春,最后還是人財兩空的張曼玉,一時間淪為了大眾的笑柄。

世上最悲傷的事,大致就是如此。

但張曼玉沒有被擊垮,她選擇好好生活,轉身去拍了《甜蜜蜜》。

豐子愷曾說:

「不是這個世界選擇了你,是你選擇了這個世界,既然沒有如意,不如釋然。」

越是對不幸的過去耿耿于懷的人,往往越是容易遇見不幸;

相反,那些看淡悲喜的人,反而耐過了世事無常,活出了精彩的自己。

人生本如夢,愿意開心的人,才能活得歡喜;能夠看淡的人,才能成全自己。

不被定義,成就自己

香港影視界曾給張曼玉評價:

「除了美麗之外,好像沒有什麼值得一提。」

初入影視圈的張曼玉,作品拍了不少,可收獲的幾乎都是負面反饋。

觀眾說她是一名在銀幕上行走的花瓶,導演說她「一看就是沒大腦的」,電影《玫瑰的故事》的原著作者亦舒,直指她不會演戲。

有一回,年輕的張曼玉對導演說: 「我很想努力拍戲,當影后。」

導演聽完后,直接大笑起來。

貌似在那個時期,張曼玉的笨拙和沒演技,成為了大家對她共有的定義。

但真正的強者,從來不活在別人的嘴里,他們用骨子里的倔犟,努力活出自己。

1985年,張曼玉與成龍拍攝《警察故事》時,她現場NG了30幾次,把成龍氣火了,無奈地嚷嚷:

「算了,算了,就這樣吧。」

成龍說算了,但張曼玉卻沒有放棄,她每天準時到現場,最晚一個離開,花大量的時間研究劇本、琢磨臺詞。

拍危險動作戲時,成龍建議張曼玉用替身,張曼玉卻堅持自己上,十幾級高的臺階她說跳就跳。

有次拍攝,鐵架突然倒下,砸中張曼玉的額頭,鮮(ㄒㄩㄝˋ)直流。

只顧演戲的她并沒有在意,簡單包扎后又繼續拍,后來她在醫院縫了17針。

她的努力,令成龍對她大為改觀。

很多年后,成龍多次回憶說:

「張曼玉就是很敬業,最有工作態度。」

曾經的多次NG,變成了后來的「你不用多講,你一講她就會了,跟她演戲很有默契」。

人生只要自己不設限,何愁星河不萬里!

后來的張曼玉,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令人見之難忘的角色。

《新龍門客棧》里潑辣卻不失嫵媚、風騷卻不失善良的金鑲玉。

《青蛇》里回眸一笑秋波起,舉手投足魅惑來的小青。

《旺角卡門》里的阿娥,溫婉又富有靈氣,一個眼神演繹出離別時所有的不舍與傷情,欲說還休。

從影二十年,張曼玉五次獲得金像獎影后,四次獲得金馬影后,一次柏林國際電影節影后,一次戛納電影節影后。

用實力演繹了「永遠不被限制,永遠不被定義,永遠無限可能」。

不懼流言,因為再優秀的人,也會有人討厭。

永不放棄,因為付出的努力,永遠都算數。

人生能走多遠,最終是由自己決定。

活得有趣,不負自己

2004年,39歲的張曼玉在人生巔峰時,做了一個決定——息影。

她說: 「我不想僅僅做一個明星,除了會哭,會笑,什麼都不會。」

媒體總喜歡炒作她的感情和生活。

但張曼玉擁有自己的人生追求,沒空搭理他們。

她實在有太多有趣的事情要做了,演了二十年別人的戲,現在她要做回真實的自己。

她會獨自坐捷運感受普通人的生活,會自己理發、種黃瓜、買菜做飯,也會逛地攤,買十幾塊的內衣。

她甚至還嘗試著去圓自己年少時候的夢。

早在1983年香港小姐決賽時,主持人問張曼玉,如果唱歌、跳舞、演戲,讓你選擇一個天賦,你會選擇哪個?

張曼玉回答:「唱歌。」

30年過去了,從繁華名利中走過一圈的張曼玉,又去做了自己最初喜歡的事。

盡管大部分人都認為張曼玉并沒有唱歌天賦,她也因為音樂失去了很多朋友。

但她沒有放棄,唱歌是她從小的夢想,而追求夢想跟年齡和跑調無關。

有趣的靈魂,從來不會局限于俗世的定義和標準。

近年,張曼玉一襲紅裙參加某品牌活動的照片,在網上廣為流傳,因為過于瘦削的外形,讓網友吵了起來。

一部分人嘲笑她身材干瘦,皮膚干癟,像個老嫗,一點美感沒有。

另一部分人表示真實老去的人,就是這樣。

對于這些話語,張曼玉聽后只是笑笑:

「人不一定要美,而是要有意思。」

梁啟超說:

「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價值。」

有些人把生活過得姹紫嫣紅,不是因為生活的偏愛,而是因為他們心中自有桃花源。

讓自己活得開心,從來都是一件頂重要的事情。

老舍說:「一輩子很短,要麼有趣,要麼老去。」

而有些人是可以有趣的老去。

多年前,黃霑問張曼玉:「你進演藝圈,是不是貪慕虛榮?」

張曼玉笑稱:「對啊,我就是貪慕虛榮的人啊,沒什麼不好啊。」

這雖然是綜藝里的玩笑話,但細想這兩句話背后的潛臺詞,卻是有些道理 —— 人,都得學會自己成全自己。

想要的東西,自己去奮斗;喜歡的事情,努力去行動。

沒有天上掉下來的輝煌,只有自己拼來的絢爛。

《了凡四訓》里講:「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學會成全自己,才能讓一切變得不同。

從一無所有到女神,張曼玉靠著自己一步步走來。

熱愛生活,看淡悲喜;認真努力,不懼定義;過好自己,活得有趣。

這樣的女神,永遠優雅,永遠迷人。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