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最佳婆婆」張幼儀:重金改造兒媳,守護兒子婚姻,孫子都成才

珮珊 2023/02/04 檢舉 我要評論

這世間什麼關系最難處?

我想很多嫁作人婦的女性都會說:婆媳關系。

作為女人,一旦結婚,就等于進入到一個陌生的家庭,在遇到生活上的問題時,如果老公不幫忙,還攤上一個事事為難的婆婆,不用想,都知道這日子有多難熬。

現實生活中,不少夫妻原本恩愛,都是因為婆婆不懂如何做人,變成了陌路人。

然而,歷史上有這麼一個非常會做人婆婆,兒媳婦因為有她,跟丈夫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這個人,就是大家熟知的 民國第一棄婦:張幼儀。

很多人聽到張幼儀的名字,總是會想起詩人徐志摩,卻不知道她在離開徐之后,靠自己的努力,成為了銀行家,還是上海潮流「云裳服裝公司」的總經理,大學的德文老師,成就可是一點也不比徐志摩低。

更重要的是,因為她自己曾經歷過失敗的感情,一點兒不想兒媳婦有同樣的遭遇,她把兒媳當作親閨女一樣看待,眼看兒媳婦可能走上自己的老路時,總是及時出現。

那麼,張幼儀為什麼會這樣做呢?接下來,讓我們從她被徐志摩被拋棄之后的經歷說起吧。

 

01  

被拋棄不放棄:一邊帶娃,一邊創業

1926年,剛剛喪次子的張幼儀,被徐志摩逼著失婚,無奈帶著長子阿歡坐著火車去往上海。

徐志摩的所作所為,在她心里留下了無法磨滅的陰影,也成了她一生無法愈合的傷口。

她剛懷上次子3個月時,徐志摩不顧她的死活,求著她去打胎...

她不肯將寶寶打掉時,徐志摩將她一個人丟在語言不通的異國他鄉,不聞不問,以此來逼她妥協...

彼時的她,在徐志摩走后不到1個星期,妊娠反應嚴重, 經常情緒崩潰,幾度想要自盡。

回憶起這段經歷,她總是痛苦地說:「我根本無法躺在和徐志摩睡過的那張床上,只要穿過屋里的房間,我就經常無法控制的尖叫,一想到要斷自己孩子性命,我就覺得不如從這個世界消失,結束這場悲劇算了!」

簽了徐志摩早就準備已久的失婚協議書時,她恨極了他的冷漠絕情,并在心里暗暗發誓: 以后絕不再與丈夫徐志摩有任何交集!

當時,雖然張幼儀的娘家是巨賈,卻也不會再接納她了,因為在那個時代,女人失婚,在娘家看來,是件很丟人的事情。

張幼儀心里明白,自己根本沒時間悲傷,得盡快必須堅強起來,去找到有收入的生計。唯有如此,她才能養活自己,并供長子阿歡上學。

幸運的是,海外漂泊4年的經驗,讓她學習了德語,還拿到了柏林裴斯塔洛齊學院幼師文憑。

很快,她就在上海的郊區租到了房子,在東吳大學找了個教德語的工作。

好在,徐志摩父親徐申如擔心她沒錢照顧孫子阿歡,又因對兒子的所作所為,內心十分愧疚,給她支付了幾千元失婚補償費。

但張幼儀知道,這些錢只能維持生活一段時間 ,而自己的死工資,之后肯定無法給孩子好的教育和生活;將來會讓徐家更看不起自己。

為了保證兒子以后的生活質量,受傳統思想束縛的張幼儀拋下一切,決定用這筆錢創業。

經歷過失婚喪子這種命運打擊后,她迫切的想要賺錢,開始不斷學習各種知識,還特別能吃苦,很快就華麗轉身成為成功女企業家。

在此其間,張幼儀將8歲的兒子阿歡(徐積鍇)一直帶在身邊,她不僅需要辛苦工作,還需要悉心教導兒子,監督兒子的學業。

而阿歡從小就知道母親張幼儀的幸苦,為了不讓母親傷心,他沒有選擇父親徐志摩的文學道路,選擇了土木工程學,想著有朝一日能夠為母親分憂。

 

02 

把兒媳當閨女:一邊交心,一邊改造

1939年,阿歡畢業于上海交通土木工程系時,已經滿21歲。

張幼儀看著兒子已到適婚年齡,和許多母親一樣,開始為了張羅適宜的對象,但她不想讓兒子重走自己的婚姻悲劇,一直尊重著他的意愿。

所以, 在給兒子物色對象前,張幼儀還特意問他,喜歡什麼樣的女孩。

張幼儀知道自己當初之所以不幸福,是因為徐志摩根本不喜歡自己。如果讓兒子找真心喜歡的女人,人生必然會幸福。

她本以為阿歡在她的教導之下,會想要找一個知書達理的女子,沒想到阿歡卻笑著說道:「漂亮的就行啦!」

聽到兒子的回答, 張幼儀心生刺痛,當初徐志摩不就是嫌棄自己太土,不夠漂亮嗎?

眼看著兒子竟然和他父親有同樣的審美觀,她不由得想, 難道男人都這麼膚淺嗎?

雖然她無法認同兒子的觀點,但還是 尊重兒子喜歡漂亮女孩的想法。

張幼儀覺得,沒有什麼能比兒子的喜歡和幸福更重要。于是,她開始向身邊的朋友打聽,哪家有漂亮的小姐?

很快,就有人將 張㯜文介紹給了她,張㯜文生得漂亮,出身也不錯。在她安排兒子和張㯜文母女一起吃飯, 阿歡一眼就看上了。

很快,阿歡就和漂亮的張㯜文墜入愛河,在兩家人的祝福聲中,這對戀人很快便舉行了婚禮,這場婚禮到場慶祝的人不下千人,不少都是當時社會中極具聲望和地位的人。

婚后,阿歡和張㯜文婚后生活甜蜜蜜,恩愛有加,很快,兒媳張㯜文就懷孕待產,而阿歡則在外,幫助母親打理徐家生意,一家人和諧而快樂的生活在上海。

張幼儀看著阿歡和張翠文的感情穩定而恩愛,心里特別高興。但是, 她想到媳婦懷孕生子后,要面對普通婦人的生活,生怕她有著自己同樣的經歷,非常擔憂。

在自己失敗的婚姻里,她總結出來的教訓就是: 女人需要擁有獨立的人格,需要有自己的才能,需要擁有非凡的見識,只有這樣,才能與丈夫攜手共進。

于是,張幼儀有了讓兒媳婦接受新教育先進的理念的想法。

她找到媳婦張㯜文,對她推心置腹,把自己的經歷講給她聽,還表達了希望她能與兒子相守一生的心愿。

張㯜文聽罷,內心無比感動,她沒想到婆婆竟然會為自己想這麼多,畢竟她的親娘也沒想過這麼長遠的事情,便欣然同意了。

和媳婦達成一致后, 張幼儀便為她請來了當時最優秀的老師,到家里來親自教導。

從此,張幼儀在家庭瑣事上不去麻煩張㯜文,也要求她像傳統女性那樣,反而老是搶著干活帶好孩子,還細心照料她的生活起居,只為讓她專心學習。

通過學習,張㯜文之后雖然接連生下好幾個孩子,但是卻和丈夫一直有共同話題, 期間還學會了英、法、德、中等多個國家的文學課程,真正成為了一名新時代獨立女性,和阿歡的感情也越來越好了。

 

03 

不讓兒媳有后憂:一邊守護,一邊帶孫

由于張幼儀對張㯜文真心相待,婆媳之間的感情也越來越好,家庭氛圍也是一團和氣。

阿歡看著她們情同母女的關系,感動非常開心,而妻子張㯜文不斷上進和自強不息的精神,也讓他深受感動。

而且,他覺得自己漂亮又有內涵,讓他帶出門與朋友相聚時,特別有面子,把她當寶一樣,捧在手心里。。

張幼儀甘愿獨自撫養四個孫子的艱辛,本是想讓兒媳成長,卻讓她的公公徐申如看在眼里。

徐申如是峽石鎮的首富,家中產業諸多,之前送徐志摩出國學金融,就是想子承父業,使其發揚光大,萬萬沒想到的是,徐志摩不但不喜歡金融,還愛上了文學。

此時的徐申如,已經年邁,身體早不如前,便名下產業都交給了張幼儀打理。

隨著家庭產業變多,阿歡為了取得更大的商業成就,也決定出國深造,希望學業完成后回到上海,幫著母親管理家族企業。

張幼儀聽到兒子的想法卻喜憂參半,她高興的是兒子比父親有擔當,憂的是兒子出國要和媳婦分開數年。

她根本無法忘記,當初的的徐志摩,在國外求學時愛上林徽,因此迫不及待與她失婚。

所以,她告訴兒子,必須讓讓張㯜文一起去,可兒媳張㯜文卻不愿意,因為她認為的婆婆47歲了,也開始需要她照顧,自己的孩子分別只有七歲、三歲、兩歲、和一歲,也需要她,根本離不開。

張幼儀卻一心只想讓兒媳婚姻幸福,鄭重的對兒子說:「如果㯜文不去,阿歡你也不許去!」然后,就回房休息了。

最終,在張幼儀的堅持下,他們夫妻倆于1947年12月齊赴國外,阿歡就讀于徐志摩當年就讀的著名哥倫比亞大學,苦攻商科。

張椊文則在婆婆張幼儀的建議下,在特拉法根設計學院學時裝設計。

他們夫妻倆在國外相互扶持,阿歡白天宇宙貿易的進出口公司上班,晚上則刻苦學習,張㯜文進修服裝設計,一邊照顧著阿歡。

而張幼儀一直在國內,一邊帶著四個孫子,一邊教育他們成長,子的成長教育責任,一天都不敢懈怠,盡量給孩子們更多的關愛。

1949年,張幼儀把4個孩子帶到香港,期望與定居在國外的兒子與媳婦團聚。

1952年,美國移民局批準了4個孩子的移民簽證,拒絕了張幼儀的簽證,她不得以而獨居于香港。

也就是在這里,張幼儀遇見了蘇醫生,他懂得她的好,珍惜她,他們一起度過了20年美好的[夫·妻·生·活],人生也得以圓滿。

一個50歲的女人,獨自帶著四個孫子,生活肯定是艱辛和忙碌的,但她的付出,卻成就自己的兒子、兒媳,影響了自己的孫子。

1955年,阿歡于獲得布魯克理工學院土木工程碩士學位,成為紐約港務局的工程師,專管機場隧道和橋梁。

同時,張㯜文在服裝設計學院的努力學習,成為了當時最具影響力的服裝設計師之一。

孫子徐善曾在耶魯大學,取得了理工碩士學位,哲學碩士學位和應用物理博士學位,也是一個成功的商人。

長孫女徐琦,對數字和金融十分感興趣,取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成為華爾街金融行業的拔尖人物。

二孫女徐放是一名藝術家和設計師,畢業于普拉特學院設計專業,曾任職紐約、波士頓和香港多家建筑設計公司,后從事教育和慈善事業。

三孫女徐行從事教育,取得南加州大學教育博士學位。

 

寫在最后

被稱為「婚姻教皇」的約翰·戈特曼教授曾說:「世界最難經營的公司,是家庭。」

好的婚姻,不僅能讓自己與伴侶的關系進一步,還能讓自己和婆婆的關系變近,讓2個原本沒有關系的人,真正親如一家。

但好的婚姻,不僅需要自己成長,也需要背后有始終支持自己成長的人。

而張㯜文遇到張幼儀這樣深明大義的婆婆,絕對是人生一大幸事。

正是張幼儀的影響下,阿歡成為了一個好丈夫,更是有責任、有擔當的好父親。

而張㯜文自己也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成功女性,擁有丈夫一生的愛,夫妻兩人情比金堅,相互扶持了一輩子。

在兒子和媳婦身上的婚姻里,張幼儀真正做到了不讓自己的悲劇重演,也體面的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1974年,與她生活21年的蘇醫生因病去世,此時的張幼儀已經74歲高齡,便到了到美國和兒孫們團聚,享受天倫之樂,  以88歲的高齡時逝世。

張幼儀的一生,只有徐志摩的妻子沒完成,其他角色都做的非常好,她大愛、無私、和包容,完美詮釋了作為女性的光輝形象,尤其她是對媳婦的關愛,可 堪稱史上最佳婆婆!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