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立/坐立背部前屈式是瑜伽中比較基礎和常見的體式,有些地方也叫做 脊柱増延式,基本上每節瑜伽課都會接觸到。
一說到站立前屈,大家都會習慣性的開始進入:山式站立,折疊上半身,手指不斷往地面伸。可是,練習了一段時間之后,你的前屈真的還好嗎?
說到瑜伽前屈手抓不到腳,或者前屈的幅度不大,很多人認為是腘繩肌(大腿后側)比較緊,需要拉伸腘繩肌,當然,這個說法并沒有錯,這就需要你堅持練習,一步步把腘繩肌打開。
然而令我們哭笑不得的是,甚至有些人把這些歸咎于自己腿太長,或是胳膊有點短,要不就是腰太硬,沒辦法折疊。
這些是對瑜伽前屈體式最典型的誤解。說是因為腰太硬的那位,完全沒有理解前屈式怎麼做的好嘛。
那麼,難道除了腘繩肌太緊,還有其他的原因?
答案是:有!
那真相是什麼呢?
原因一:從腰部折疊,沒有轉動骨盆
上課時是不是常聽到瑜伽老師叫你「從髖部折疊」?從髖部折疊的意思是 轉動你的骨盆!
骨盆上端連接著腰椎,下端連接著大腿;上端的肌肉有下背部肌肉、韌帶、筋膜,下端的肌肉有臀部、大腿根部肌肉、韌帶、筋膜。
如果這些部位緊張,當你轉動骨盆,這些部位就會阻止你繼續轉動,比如大腿后側緊的人做不了前屈,就是因為大腿后側肌肉限制了骨盆的轉動。
除了鍛煉相關部位的肌肉以外,準確找到骨盆轉動的感覺也很重要。
提供下面的幾個方法幫助你找到骨盆轉動的感覺:
貓式:
是的,這個大家已經做過很多次了,但是這次做的時候,同學們要專注骨盆的區域。
• 吸氣時恥骨向下,坐骨尾骨向后上向后延展
• 呼氣時,尾骨坐骨向下延展,恥骨收向肚臍的位置,腹部肌肉內收上提
• 練習做8-10次,找到轉動骨盆的感覺
下犬式:
下犬式應該是「V」字形,但初學者做不到,會做成「U」,其實就是因為骨盆沒有轉動。
• 腹部內收上提,恥骨向后向上延展,坐骨往上去找天花板
• 就好像要去翹臀一樣(但是大部分人把腰椎展平都是問題,所以不用擔心真的翹臀)
啟動大腿后側肌肉:
在前屈中,啟動大腿后側的肌肉很重要,可以幫助骨盆向前轉動,同時防止膝蓋超伸。
▲沒有啟動大腿后側肌肉,腰椎過度拉長,違反生理曲度
▲啟動大腿后側肌肉,轉動髖部向前,腰椎后側保持自然延展
原因二:身體的后表線比較緊
其實前屈是以伸展背部肌肉為主,其次才是大腿后側。
但由于我們身體的后側肌肉(臀肌、背部的豎脊肌)的緊張,導致身體并不能很好的前屈下去,自然就做不到位了。那怎麼辦呢?
1、我們先用球來滾動下足底,給足底做一次適當的按摩,注意滾動的順序,從大腳趾球到足跟,從小腳趾球到足跟, 從每個腳趾球到足跟,力度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
2、半神猴式伸展小腿的后側,這里需要 腳后跟要向外推出多一點,大腿前側肌肉有效激活伸直膝蓋,對于腿后側比較緊的伽人可以選擇適當的屈膝保持脊柱的延展。
3、泡沫軸要用上了,選擇一條腿壓住泡沫軸來回的 滾動大腿后側腘繩肌的肌腹,直到這部分有熱熱的感覺。
4、接著再用泡沫軸來滾動放松下后背的肌群, 雙手扶住后腦勺,可以減少脖頸前側的壓力,腹部核心有控制來回緩慢的滾動放松。
最后還是再來一個貓式伸展,再次把后背的肌群進行有效的拉伸和放松。
經過了上面的步驟之后,我們還需要鍛煉下三個區域的力量,好讓在瑜伽前屈中更好的實現屈髖的動作。
01|幻椅式:啟動下大腿前側
02|蹬腳踏車式:屈髖肌力量
03丨仰臥卷腹:核心力量
進行到這里,嘗試再次進入前屈體式,試試看有什麼不同~
所以,瑜伽練習中,如果前屈練了很久都做不到位,不要一味地去拉伸腘繩肌,而是需要對身體進行多方面的評定,去找到問題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