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相遇,我是珮珊,人生不易,且行且修心。
一個人的命運,就藏在他的認知里。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帖子:
「有哪些書,初看時不以為意,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覺得是本神作?」
有個高贊回答是這樣的:
「《駱駝祥子》,第一遍看的是時代的悲劇,第二遍看的是命運的因果,第三遍看的是真實的自己。」
老舍用同情的筆觸,描繪了主人公祥子人生的三起三落。
他從一個充滿夢想的年輕小伙,最終墮落成一個游手好閑的人。
很多看似是命運的捉弄,其實是個人選擇的結果。
讀懂《駱駝祥子》中這七句話,就懂得了認知決定人生結局,收獲嶄新的人生。
沒有可怕的,沒有可慮的,只要自己好好干,就必定成功。
祥子出生在貧瘠的農村,十幾歲就來到北平做起了人力車夫,除了一身力氣,他一無所有。
最初學拉車的時候,祥子腳脖子腫的像兩條瓢子,但他仍咬牙堅持了。
不過兩三個星期的時間,祥子就把自己的腿腳練得像蒲扇扇呼一樣飛快。
祥子不僅有一股韌勁,還滿懷希望。
他相信只要踏實肯干,總有一天能攢夠錢買一輛屬于自己的車,這樣就不要給車廠老板份子錢了。
祥子就這樣一刻不閑地拉了三年車,也熬過了很多苦:
夏天的汗,從衣服里嘩嘩擰出;冬天的汗,像冰片一樣貼著后背。
當腳上的新繭變成老繭時,祥子終于攢夠了100塊大洋,買了一輛屬于自己的嶄新洋車。
苦難和挫折,是生活的本質。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作數。
那些默默耕耘的時光里,不用焦慮地自我懷疑。
耐心等著,千錘百煉之后,總有苦盡甘來的那一天。
一個天真的,發自內心的笑,仿佛把以前的困苦全一筆勾銷,而笑著換了個新的世界,像換一件衣服那麼容易,痛快!
人活一世,沒有誰的生活是一帆風順的。
祥子的新車買了沒多久,就遇到了戰亂。
車被亂兵搶走了,祥子也被拉去當了壯丁,差點丟了性命。
后來祥子趁著戰亂從軍營中逃了出來,還不忘順手牽走了三只駱駝。
很多人飽受生活嗟磨時,會一蹶不振。
祥子卻告訴自己:「只要活著,賣掉駱駝,總能再買一輛車。」
他不再想這些天的危險與委屈,而是努力去幻想自己有了新車之后的生活。
祥子去剃了頭,又換了新衣服新鞋子,仿佛這樣自己就能立刻強壯起來。
磨難時,祥子就這樣借著夢想的慰藉,穿戴整齊地朝著太陽,笑著走去。
很喜歡一句話: 「一個人最好的狀態,是眼里寫滿故事,臉上卻不見風霜。」
人在任何時候,都要有重新出發的勇氣。
如此,才能讓所有的坎坷都是過往。
人若是看透了自己,便不會小看別人。
虎妞是車廠老板的女兒,她潑辣干練,是一個管家的好手,但是人長得丑,年紀也大。
她看中了祥子踏實肯干,多次有心親近,但是祥子想娶的是漂亮清白的姑娘,心底覺得虎妞配不上自己。
虎妞用了些不光彩的手段嫁給了祥子,還用自己的私房錢給祥子買了輛車。
進入婚姻的祥子一邊厭惡虎妞,一邊又貪戀著她給的溫暖,算計著她的錢財。
看似老實木訥的祥子,以為自己是犧牲了愛情,其實骨子里早已權衡過利弊。
那些越是不了解自己的人,越容易看低別人。
就像孟非所言:
「所有的優越感都不是來自容貌、知識、財富、地位,它只來自于缺乏見識和悲憫。」
活得明白的人都懂得,看重別人,才是尊重自己。
錢會把人引進惡劣的社會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開,而甘心走入地獄中去。
我們總以為得到了自己向往已久的東西,就能夠滿足幸福。
然而當真的得到以后,卻會發現不過如此,更大的貪念也就接踵而至了。
當一個人的貪念大于能力,就會進入一個越來越累的怪圈。
弗洛伊德這樣說: 「人類是充滿貪念,并且受貪念驅使的動物。」
人若不能節制自己的貪念,必將被它反噬,走上歧路。
低級的貪念靠放縱,高級的貪念靠自律。
懂得向內求索,才能去蕪存菁,守得內心的安寧和常樂。
人把自己從野獸中提拔出,可是到現在人還把自己的同類驅逐到野獸里去。
面對命運的無情傾軋,舊社會底層人物的掙扎向來是無力的。
祥子在悲慘的一生中,看到過很多人性的黑暗面:
他第一次用ㄒㄧㄝˇ汗錢買的車,被亂兵搶走了。
第二次攢的買車錢,又被無惡不作的孫偵探洗劫一空。
犧牲了愛情換來的第三輛車,又賣掉給難產的虎妞辦喪事了。
祥子一輛車的夢想,是ㄒㄧㄝˇ汗與苦痛砌成的。
在希望一次次落空,直到絕望的過程中,祥子早已經明白人性的殘酷。
社會底層的小人物,被人性的黑暗吞噬過,也開始學著刻薄起來。
虎妞歿后,小福子的愛雖然喚醒了祥子新生活的希望,他卻不敢給任何承諾。
小福子有一個ㄉㄨˇ鬼的父親,還有兩個未成年的弟弟,娶她就是多了一個無底洞。
祥子首先想到的是保全自己,等到終于想到回來找她時,小福子早已經自絕了。
正如東野圭吾所說:「這世上有兩樣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一是人心。」
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人性也比想象中復雜得多。
真正通透的人都懂得,永遠不要考驗人性。
越不肯努力越自憐。
祥子就這樣徹底墮落了,以前他有多努力,現在就多會找安閑自在。
買車的心已經冷淡了下來,自己身上的汗自然是能少出一滴就少出一滴,只要能對付一日三餐,祥子就不想摸車把。
刮風下雨不出車,身上有點酸痛,他也是一歇就是兩三天,仿佛自己比一切人都嬌貴。
他還想好了替自己開脫的話:
「當初咱倒是要強過呢,有一丁點的好處沒有?」
閑懶的祥子還時時需要娛樂,或者吃一口好的東西,最后用自己殘存的人格到處去借錢,騙吃騙喝,活得非常不堪。
每一段上坡路都布滿荊棘,我們可能走了很久,依然沒有到達自己想去的地方。
但任何時候,都不要懷疑努力的意義。
我們所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將成為一束光照亮前路。
經驗是生活的肥料,有什麼樣的經驗便變成什麼樣的人,在沙漠里養不出牡丹來。
祥子的悲劇,其實源自于他經驗和見識不夠,所以才如井底之蛙一般,被自己狹隘的認知拖了后腿。
所謂經驗,正是一個人的認知格局和思維方式的積累。
祥子雖然勤勤懇懇,卻只關心他的車,把錢攥手里,不愿意提升自己、開闊眼界。
戰事來了,街上的店鋪都關了門,祥子卻執意要多掙兩塊錢,結果剛到手的新車也被擄走了。
祥子一生中有數次能翻身的機會,但他都沒有抓住。
車廠劉四爺要借給他錢買車,祥子舍不得掏利息。
主顧太太讓他把錢放銀行理財,祥子也覺得不放心。
高媽給他出注意,去集資起會,祥子卻又不敢冒險。
祥子囿于眼前的世界,一味地固執己見,才陷入了一個個被動的局面。
心理學上的「管窺效應」,說的就是人通過管子看東西,就只能看到管子口徑范圍內的東西,看不到管子之外的其他。
人這一生,都在為認知買單。
我們永遠看不到眼界之外的風景,也過不上認知之外的生活。
一個人的命運,就藏在他的認知里。
▽
祥子在那個泥沙俱下的時光里,用自己的身軀和命運抗爭的模樣,何嘗不像在紅塵中摸爬滾打的普通人。
他們努力在風雨站起來了,卻又被命運的大手無情地按在地上摩擦。
然而領悟了書中的七句話,就能從祥子跌宕起伏的人生中,收獲不一樣的警示意義。
如同《教父》中的一句話:
「花一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也看不清本質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保持努力,不斷精進,即使人生遭遇強風勁雨,但帶著自己的智慧,不慌不忙,也一定能邁過坎坷,走出低谷,擁抱美好的未來。
陋室傾聽人冷暖,情卷情舒皆是緣。
紅塵來去散無痕,烹煮文字療人心。
我遇見你,然后遇見我自己,歲月無情,讓我和你,一起領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