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小編又看了一遍《刺激1995》,算起來,這部電影看了不下于10遍。
第一次看是上大學的時候,那時喜歡動作大片,看這部電影覺得索然無味。
畢業后,身邊的朋友極力推崇這部影片,于是又看了一遍,這一看就一發不可收拾。
可能是進入社會,有一定閱歷,對里面的一些情節感同身受。
從那以后,就時常會打開來看。
「 監獄里的高墻實在很有趣,起初你痛恨周圍的圍墻,慢慢的,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是體制化」。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也被體制化了。
曾經,我們也有過夢想,也追求過詩與遠方,可總是邁不過生活這道坎。
除了抱怨,我們無能為力。
漸漸地,我們學會了妥協,放棄了自己曾經的追求,每天奔走在工作、家庭之間。
類似的解讀還有很多。
今天,小編想從不一樣的角度,聊聊這樣一群人,像影片主人公安迪這樣,始終不愿妥協,以終為始,最后達到目的的人。
他們是如何做的,又為什麼能做到?
1.遵循內心價值觀的選擇
在《刺激1995》原著小說里,其實安迪早就把墻面打通了,只是一直沒有行動。
電影做了改編,不過也能看出來。在安迪知道自己是被冤枉的之后,去找監獄長,卻被關禁閉。
此時,他得知湯姆已經被射殺了。
這件事讓他徹底下定決心,一定要出去。「 我想只有一個簡單的選擇,要麼忙著活,要麼忙著(ㄙˇ)」。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他早已打通了墻面,為什麼不跑呢?
我想,有兩個原因。
第一,他害怕越獄失敗,萬一被發現了,性命堪憂;第二,他也被體制化了,畢竟,在肖申克監獄待了20年,已經成為這里的一部分。
因此,即使他已經把洞打通了,但還是難以抉擇,最后是湯姆的(ㄙˇ)讓他下定決心博一回。
類似的選擇困難癥,在現實生活中實在太常見了。
很多同學想轉行,但是害怕轉行失敗,擔心轉行后的日子比現在還苦;也有人工作上干著不開心,想辭職,可是擔心自己找不到比現在更好的工作。
你會發現,改變人生的重大決定,通常是很難抉擇的,你會在心里反復權衡。
如果選錯了,那損失就很大,可是繼續維持目前的狀態,又像溫水煮青蛙一樣,一點點耗盡自己的價值。
這種糾結的感受大家或多或少都有過。
安迪最終遵循內心的價值觀,他想要自由,想開一家旅館。
為什麼遵循內心價值觀這麼重要?
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演講時,說了這麼一段話:
成就大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熱愛自己所做的事,如果你還沒有找到,那麼繼續找,不要停下來。
價值觀能讓我們知道,什麼對我們重要,什麼是自己喜歡做的事。
如果你并不喜歡目前做的事情,你每時每刻都覺得很痛苦,所以也很難把一件事真正做好。
而你打心底喜歡做一件事,你會想盡辦法做好,并且更容易把它做到極致。
遵循內心價值觀的選擇,它會讓你爆發出巨大的潛力。
2.時刻激勵自己
影片中,安迪做了很多「吃力不討好」的事情,這些事差點讓他喪命。
比如修繕房頂時,他想告訴看守長如何避稅,差點被看守長從房頂推下。
而幫看守長避稅的回報,就是讓安迪的同伴,在房頂上喝幾瓶啤(ㄐ丨ㄡˇ)。
這也讓同伴們覺得在修繕自家的房頂,「陽光灑肩頭,仿佛自有人」。
為了在監獄里建立一個圖書館,安迪堅持給參議院寫信,從每周一封到每周兩封,最終參議院答應撥款建立圖書館。
而建立圖書館的物資送到后,安迪發現還有一張唱片,為了不讓警察干擾,他把警察關在廁所,鎖緊房間,并在廣播里播放《費加羅的婚禮》。
「這些歌聲無法用語言形容,美的讓人心痛,歌聲直上云端,比這個地方任何一人的夢想都要高遠,宛如美麗的小鳥,飛進了我們這灰色的鳥籠,讓這些圍墻消失了,在這一刻,每個在肖申克的落伍者,都感受到了自由」。
雖然安迪因此被關禁閉,可是他似乎樂此不彼。
那麼,他為什麼不安安靜靜的,像其他囚犯那樣,而非要折騰,甚至冒著生命危險?
后來,我明白了,他是以這種方式來激勵自己,不要忘記自己的追求。
即使身在牢籠,他也要像個自由人一樣的生活,所以他抓住每一個機會,為自己爭取自由。
因為他要做的是一件異常兇險,難度非常大的事情,所以他必須時刻告誡自己,不要松懈。
所有的這些事,都是激發他的動力,掃除阻礙他成功的障礙。
這種方法現實中也很多人在用,美國作家史蒂夫·錢德勒的《自我激勵的100種方法》,就詳細講述了如何自我激勵。
這也是正反饋的力量,小編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過。
如果你做一件事很久都看不到結果,一般很難堅持。
如果把目標拆解,階段性的完成目標,讓自己看到正反饋,就更容易堅持下去。
因此,你也可以利用正反饋來自我激勵。
比如你想減10斤,最好將目標拆解,分階段進行。
第一個月減重1斤,你完成了每個階段的小目標,看到了正反饋,就會讓你有更大的動力堅持減。
3.利用自身優勢獲取核心資源
安迪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幫監獄長,獄警們做賬避稅,目的是讓自己更輕松些。
那麼真實目的是這樣嗎?
其實在原著里,他交好這些人的真正目的,是為了不調離這間牢房。
安迪的牢房在二樓的最后一間,靠著墻。
試想,如果他調離了牢房,那麼他之前謀劃的一切就泡湯了,如果被人發現,等待他的將是更嚴重的后果。
因此,他用自身優勢和獄警做了一場交易,讓自己一直待在這個牢房,這是他逃出生天,重獲自由的倚仗。
其實,那些很厲害的人,都懂得利用自身能力,不斷積累資源。
在很多時候,利用資源的力量,比一味努力更高效。
比如很多自媒體人,當自己公眾號有一定粉絲后,就可以找別人互推,從而讓粉絲更快增長。
又比如我的高中同學,做銷售多年,公司有很多小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于是他注冊一家公司,專門接這些小單,將一部分收益分給老板。
你會發現,他們都是利用資源不斷強化自身優勢,而不是單靠努力。
所以,通過這部電影,我得到的幾點啟發,一個人要改變目前的狀態,先是要遵循內心價值觀的選擇,這樣更容易把一件事做到極致;然后要時刻激勵自己,不斷朝著目標前進;最后,不是一味強調努力,而是懂得利用資源。
《刺激1995》是一部講述監獄的電影,也是現實社會的縮影,要麼忙著活,要麼忙著(ㄙˇ),就是真實寫照。
也許此時你已經被「體制化」,在各種制度下苦苦掙扎,但還是要抱有希望。
用電影里的一句話說,「 希望是一件好事,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