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6月10號,是一代建筑學大師,民國才女林徽因的百年誕辰。
當建筑界和文學界紛紛為她紀念之時,一本名為《梁思成、林徽因和我》的回憶錄也悄然出版。 書籍的作者,是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的續妻林洙。
書中林洙用大量的篇幅描寫了林徽因、金岳霖和徐志摩等人的曖昧關系。她以極其濃厚的個人主觀判斷,為林徽因貼上了諸多負面標簽:
國民綠茶,不顧家,強勢失德,不得婆婆歡喜,強行嫁入梁家……在林洙的筆下,昔日那個為了理想遠赴異國他鄉求學,與梁思成尋訪200多處古跡,爬高上低而不矯情的女子不見了。在抗戰時期,在最惡劣的環境,得著嚴重的病卻不愿意接受國外高薪聘請的林徽因不見了。陪著丈夫挑燈畫圖,做批注,寫論文的梁思成的知音不見了。
為保護北京古城而到處奔走呼號,甚至對著北京市長吳晗咆哮的剛毅女子不見了。那個為保存中華命脈,拖著殘軀病體南渡北歸的愛國學者也不見了。
林洙的回憶錄難免讓人對她產生質疑。
她全篇否定林徽因的才華與博學,否定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愛情,甚至不惜公開當年她和梁思成未確定關系時的情書。不得不說,女人之間的戰爭太可怕。
一個活著的女人,一直在跟一個死去的人爭地位,爭寵愛。或許在梁思成看來,這個事事不甘心,總要與林徽因一爭高下的樣子,已經足見兩個人的差距。而且當年,是拖著病體的林徽因親自輔導林洙功課,還在她結婚沒錢時,拿出自己的積蓄為她辦婚禮的恩人。 而林洙卻在林徽因去世后趁虛而入,要做梁太太,還要把林徽因的照片屋里挪走。
關于林徽因的一切東西,她都不想看到。即便被林徽因的女兒梁再冰一記耳光打過去,她仍然不知醒悟,跑到梁思成那里哭訴,也只換來了一句:「何必呢?」 林洙對梁思成的愛,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權衡利弊后的結果。
但無論如何她是想在梁思成心中留下一席之地的。但10年的陪伴和照顧,只換來梁思成一句:「這些年,多虧了林洙。」有的只是感激和愧疚,梁思成的柔情在林徽因死后也蕩然無存。
林洙為了爭這個地位,又是出書詆毀,又是在整理梁思成遺稿時,不動聲色地刪減掉梁思成與林徽因之間的故事。那些梁林共同調研和考古的建筑,在林洙的筆下,全部成為梁思成一個人的成果,并且親自寫序,刪掉了林徽因的名字。這一次,她終于覺得自己贏了。
但她的執念仍舊沒完,她開始拍賣林徽因的嫁妝,包括林徽因珍藏的清代繡片、梁林訂婚文本、新婚賀禮,還有嫁妝紅木箱子。而其中最有價值的,當屬營造法式。這是梁啟超送給兒媳林徽因的,梁林夫婦視為至寶,密密麻麻地做了很多批注,其價值無法用金錢衡量。可是全部被林洙毫不留情地拍賣掉,拍賣資產高達218萬多。這些舉動,也讓自己在晚年飽受爭議。 愛情本來就是不公平的,又何必在乎誰更重要。
學會愛自己,珍惜擁有的一切,換個角度,世界自然就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