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有幾位國學大師,被世人戲稱為「瘋子」,他們不僅恃才傲物,還提倡所謂的「三不」生活方式:
臉不要洗、發不要理、衣衫不要整。在這幾個「瘋子」里面,有這樣一個人物,他雖然瘋癲善變,卻是當之無愧的「革命激烈第一人」。
然而,他年僅36歲,竟因罹患肺結核,藥石難醫,凄惶而死,讓人嘆息不已。 這個人,就是劉師培。
劉師培出生時,左腳掌中就有一塊鮮紅的胎記,故被算命的人稱為「老猿再世」,預兆著聰明絕頂。 當然,在此后的人生中,他也的確展示出了自己超群的聰明才智。
他年僅8歲,便開始學《易經》,半年間換了三位師傅,都自己稱才疏學淺,教不了他。
11歲那年,他僅用兩天就做出了《鳳仙詩百首》,名震十里八鄉。
成年后,他在學業上的精進速度更是不得了,剛滿18歲就考取了秀才,次年便考中舉人,堪稱一路暢通。
然而,命運為劉師培點亮的綠燈,到這里戛然而止。
1903年,劉師培帶著家鄉父老的殷切期望,孤身離鄉進京,參加會試。
許是一路走來太過順利,他自認為狀元應當是囊中之物,沒想到同場考生高手如云。
就這樣,年僅20歲的劉師培,意料之外地名落孫山了。
結束了這場傷心之行,劉師培滿懷愁緒,獨自返回家鄉。
他沒有料到,在途徑上海時,他會結識即將影響自己短暫一生的章太炎。
彼時,章太炎剛從日本回國,接收到了孫中山的進步思想,正希望能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與他一起投身革命事業。
兩人雖是初次見面,卻惺惺相惜,情同手足,逐漸成為忘年交。
也是在同一年,劉師培遵從父母之命成了親,娶的是門當戶對的何班。
何班的父親何承霖,是劉師培家鄉的縣學教諭,家中子女各個出眾,何班自然不例外。
她花容月貌,又能詩善畫,還倡導新思想,是中國女權運動最早期的發起者之一。
為表示爭取婦女平權的決心,她還自己把名字改成了偏男性化的「何震」。
婚后,兩人一起創辦了《衡報》,鼓勵女性思想解放,成為了一對知名「革命夫妻」,大家都表示很羨慕。
可是,就是這樣一位有想法的進步女性,在家中的做派,卻頗為出格。
她不僅處處壓制劉師培,動輒加以拳腳,甚至還給他戴上了綠帽子。盡管身邊好友都勸他,要適當提防家室,但「妻管嚴」的劉師培,仍然很相信妻子。
然而時間一久,他的思想開始搖擺不定。
最終,他竟聽信挑撥,與好友章太炎鬧翻,甚至開始反擊章太炎的思想學說。雖然此后,章太炎也曾給劉師培一連寫了5封信函,試圖澄清自己,但并未得到劉師培的回應。
他們之間的矛盾,始終未能化解。此后,劉師培公然叛變革命,投靠了清廷重臣端方,充當他的幕僚,徹底推翻了自己曾經設想的革命藍圖。
看到劉師培的所作所為,曾經身為摯友的章太炎,依然對其才華感到可惜。
清廷覆滅后,劉師培又被人推薦給了袁世凱,他們夫婦一起組建起籌安會,甚至還幫袁氏的「稱帝」造勢。
誰成想,復辟失敗后沒多久,袁世凱就去世了,劉師培夫婦也隨即成為了通緝對象。
諷刺的是,劉師培此番入獄,還是老友章太炎與蔡元培等人聯合擔保,才使他免牢獄之災。重獲自由后,窮困潦倒的劉師培終于恢復清醒,他寫信給陳獨秀,希望能夠進北大教書。
他的才華毋庸置疑,經蔡元培同意后,很快便得到了聘用。
至此,他總算找到了一生最恰當的歸宿。在燕園教書期間,他與黃侃、梁漱溟等人私交甚篤,經常搭伙探討學術。
在課堂上,他負責教導經學、史傳、中世紀文學史、諸子等四科,在國文教員中是擔任教學科目最多的。
1919年初冬,劉師培卻因肺結核早逝,年僅36歲。幾乎毀掉他半生的妻子何震,也因此受了嚴重刺激,變得精神失常,在北大校門口伏地痛哭,后削發為尼,再不入紅塵。劉師培博學多才,只可惜沒有明確的是非觀,一生備受爭議,他對妻子的「絕對尊重」,也成了他半生污名的主要源頭,著實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