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最佳生育年齡不同,老夫少妻的組合,在任何時代都不稀奇,女性地位相對低下的封建時期尤甚。
然而,年齡差超過20歲的夫妻便不再常有,彼此難免有代溝,生活交流也會有諸多不便。
上世紀三十年代,就有一位正當妙齡的17歲富家少女,被父親許配給了一個54歲的老頭,即便她絕食反抗也未能改變命運。
少女名叫郭翼青,而這位比她年長37歲的丈夫,便是後來為湖南解放立下汗馬功勞的程潛。
1919年,郭翼青出生在廣東汕頭一戶商賈人家,母親是典型的舊式閨秀,父親也活躍于上流社會當中,在家鄉當地頗受敬重。
得益于優渥的家境保障,郭翼青自幼便衣食無憂,從小接受新式教育。這樣一個被真正富養的女孩子,兼具美貌與學識,思想新,眼光高,骨子里注定是一個向往自強自立的新女性。
因此,即便不乏各路貴公子爭相追求,郭翼青卻有些嗤之以鼻,沒有一個能入她法眼。
20世紀初,封建時代遺風尚存,女子普遍早婚,十五六歲嫁人乃是常事,甚至當了母親也不奇怪。
正因如此,彼時17歲的郭翼青已然算是「大齡剩女」,自然也面臨著來自長輩的花樣逼婚,只得據理力爭:
「我們家里也不缺吃喝,為何一定要攀附別人呢!」
面對女兒的執拗,父母也是毫無辦法,只得由她去。
直到有一天,向來開明的郭父竟一反常態,沖著女兒強硬地下了最后通牒:
「這一回,容不得你挑選,必須嫁給程潛!」
這個讓郭父十分中意的程潛,也的確不是個簡單的人物。
程潛出身湖南,晚清時曾考中秀才,而彼時已經是國軍總參謀長,地位相當顯赫。
清末時局變換,程潛明白文不能救世,于是毅然棄文從武,并以當地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武備學堂。而后,他又公費去到日本留學,在此期間接觸到了我國一些海外革命黨人,并于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
中華民國成立后,程潛又出任了湖南省軍事廳長。
就連孫中山創辦黃埔軍校,最初校長的人選都是能文能武的程潛,主席也稱贊過程潛不簡單。 可以說,民國時期各項重要的運動,程潛沒有一次缺席。照理說,如此一位文武全才,毫無疑問應當是位佳婿。
只可惜,彼時的程潛已經54歲了,不但有過三任妻子,膝下還有10個孩子。而反觀郭翼青,一個富貴家庭的大小姐,17歲如花一般的年紀,又如何甘心嫁給比父親還老的老頭子呢?
為了不嫁這個比自己父親還年長的「糟老頭子」,郭翼青開始絕食反抗。 然而,不管女兒如何哭鬧,郭父都不為所動,還不動聲色地給女兒介紹起程潛來
「爹娘不會害你!他雖然年紀大了些,但是絕對是一個值得托付終身的人。
而且,若要論起來,這門婚事也是咱們攀了高枝啊!」
郭父所言非虛。
彼時,程潛是在中央政府任職的人,比起郭家這種商賈之家地位要高太多,女兒嫁過去不僅生活無憂,還能為娘家謀一份依靠。
最終,在父母軟硬兼施之下,郭翼青也只得含淚答應出嫁。「大齡剩女」只是戲言,彼時的郭翼青也不過是個17歲的小姑娘,對于茫然未知的未來,難免會有些忐忑難安。
可過門到了程家,她才驚訝地發現,程家上下親和又熱情。心情慢慢放松下來的郭翼青,打量著自己的丈夫,發現他并不是自己想象中那個「糟老頭子」的形象。程潛分明既有書香的文雅氣質,又有多年從軍的英朗之氣,整個人散發著成熟男性的魅力。
霎時間,郭翼青有了小女兒家的怦然心動,她突然覺得,嫁給這樣一個男人,似乎也不是太壞的選擇。 看著自己嬌俏可人的新夫人,程潛內心深處也涌起了無限憐愛之情。雖然兩人相差37歲,可往后余生,他們卻相濡以沫整整33年。此后數年間,郭翼青先后為程潛懷孕16次,雖然最終只有6人長大,但夫婦二人卻一生深愛著彼此。
1948年,作為地道湖南伢的程潛,在家鄉父老的擁戴之下掛帥湖南省主席,就此掌握了湖南軍政大權。
彼時,遍歷滄桑的程潛已看透局勢。
他不愿家鄉的沃土因戰爭千瘡百孔,自此棄暗投明,積極與我黨進行接觸,最終使得湖南和平解放,為百姓們避免了一場浩劫。
值得一提的是,除去死后追授外,國民政府多年來僅授予12位上將,余人悉數渡海赴台,程潛正是唯一留在大陸的一位。
1968年,丈夫程潛意外過世后,年僅49歲的郭翼青沒有再婚,而是選擇獨自一人把孩子們撫養長大。
與主席親自會面后,郭翼青謹記囑托,繼續發揚丈夫的愛國精神,在全國婦聯等組織中積極出謀劃策,為廣大婦女爭取平等的權益。
人到晚年,郭翼青也曾被記者提問,對于這段年齡差巨大的婚姻,自己有沒有后悔過。
郭翼青只是笑著搖搖頭,「從未后悔。」
28年后,郭翼青也在北京病逝,與丈夫程潛合葬在在八寶山公墓,從此再不分開。
愛情實在是件奇妙的事情,一見鐘情固然難得,日久生情也同樣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