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情字最苦,卻也最動人。古往今來,有多少癡男怨女,為了情字苦了一生。
明知不可得,卻才最珍貴。多少感人的愛情,最后都是勞燕分飛。也正是有了這份遺憾,他們的愛情才有了動人心弦的力量吧。
面對愛情,多少人想得而不可得,最后只有放下執著。人生就是這般無奈,可是生活的美好之處,不就是因為它充滿了遺憾嗎?
無論后來的結果如何,自己曾經用力的追尋過,也就足夠了。有才華如徐芳,在面對愛情時,也把自己低到了塵埃里。怎奈一腔深情,終如落花隨流水而去。
一、良好的出身
徐芳出身于顯赫的讀書世家。她的曾祖父是有名的翻譯家,工程師和科學家,為中國的科技文化事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徐芳的祖父也是讀書人,曾經到德國留學。回國后致力于火藥實驗,不幸因實驗出問題而去世。
或許正是由于家庭的熏陶,徐芳從小便十分聰慧。少年讀書的時候,徐芳就表現出不同常人的天賦和才華。她聰明伶俐,十分喜歡文學。
因為從小就閱讀過許多傳統經典,對于詩歌創作,她有著深厚的基礎和自己獨特的見解。
不出意料的,徐芳考入了北京大學中文系。當時的北大,大師云集,她遇到的老師都是各自領域頂尖的大師。正式在這些人的教育和指導下,徐芳有了很大的進步。
在精英匯聚的北大,徐芳也是校園里的風云人物。由于她有著扎實的文學修養,又十分刻苦奮進,所以她的成績十分優異。
生活本可以一直這樣平靜。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你永遠不知道,明天等待你的是什麼。
二、難忘的初見
緣起緣滅,命運的安排往往讓你措手不及。你來不及選擇,早已成了局中人。遇見胡適,于徐芳而言,終究是幸還是不幸,或許只有她自己能明了。比起沒有遇見,可望而不可得才更讓人惋惜哀嘆吧。
在徐芳大三那年,她遇見了一生求而不得的人,胡適。或許每個少女的心里,都有一個浪漫的愛情夢,在徐芳情竇初開的時候,胡適的出現無疑驚艷了她的蔥蘢時光。
當時的胡適已經享譽文壇,文人間的惺惺相惜,從來只需要一個眼神。而且胡適長的英俊瀟灑,挺拔儒雅。試問那個少女,不會對這樣一個有才華的人動心。
胡適是徐芳的指導老師。在胡適的指導下,徐芳慢慢在文壇顯露頭角。隨著日常接觸,交流的增多,徐芳對胡適迷戀越來越深。由于兩人當時是師生的關系,徐芳并不能將自己的感情表明。
像徐芳這樣有才華的女子,追求者自然是不會少。羅隆基就是她的追求者之一。但是徐芳早已芳心暗許,并沒有接受羅隆基的追求。
后人從徐芳的詩句中讀出,她大三時就喜歡上了自己的導師胡適。年少的愛戀,懵懂青澀而又美好。正是滿心的歡喜憂傷無處訴說,只能任它如藤蔓般蔓延,伸展,化作筆下優美的詩句。
三、深情終成空
自古文人多風流。若不是胡適的妻子江冬秀十分有手腕,胡適早就和當時的其它文人一樣,跟自己目不識丁的妻子失婚了。然而就算是不失婚,胡適的紅顏知己也不少。
胡適是一代才子,而自己的妻子卻大字不識一個。這樣看來,胡適想失婚又離不了,交女朋友也實屬情有可原。也正是胡適沒有失婚的緣故,他才可以肆無忌憚的交女朋友。畢竟如此一來,就不用考慮負責任之說。
所以,這樣的胡適是不會給徐芳太多機會的。或許在胡適的眼中,徐芳只是他的得意弟子,對她的欣賞和提拔,只是因為她的才華。在胡適的幫助下,年紀輕輕的徐芳,得以和當時很多有名的文人往來。這對她來說,無疑是快速提升自我的機會。
后來的徐芳,終于鼓起勇氣,多次寫信給胡適表明心跡。但胡適都沒有回應她。心灰意冷的徐芳只得放棄,這一段感情終是沒有結果。
后來的徐芳,也遇到了許多的追求者。終是抵不過年少時,自己奮不顧身愛過的人。盡管從來沒有得到過回應,她也甘之如飴。
許多年后,徐芳才找到了自己的良人。她和徐培根在重慶結婚,兩人過上了平凡而又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