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氏:袁世凱正妻,因一句玩笑進了「冷宮」,被袁世凱封為「皇后」,卻成了全京城的笑話

棉花糖 2023/02/21 檢舉 我要評論

1876年,袁世凱17歲,從京城的叔父家返回河南老家,參加科舉鄉試,遺憾名落孫山。

俗語有云,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正是這次返鄉,讓他意外地娶到了一位貨真價實的土豪夫人,成為了他日后發跡的資本。

袁世凱的原配夫人于氏,是河南沈丘大地主于鰲的千金,于家田地過千頃,在當時是當之無愧的土豪家族。袁世凱之所以娶她,是因為當初兩家父輩的媒妁之約,他那時還小,自然無權選擇。

而且,對于他這樣功未成,名未就的毛頭小伙而言,能夠攀上一門土豪岳父,也算是臉上有光的事情。

總而言之,對于這門婚事,袁世凱沒有理由拒絕。

不過,于氏嫁給了袁世凱,可算是錯付了一生。

出生于土豪之家的于氏,在某些程度上確實有些「土氣」。其一,她只是粗識文字,略有學識,并沒有書香門第閨秀六藝精通的本領;

其二,她情商不太高,說話直頭直腦,不會哄人開心;

其三,她更不懂得打扮,上不了台面。 在那個封建時代,女人缺乏這三樣東西,跟隨一個有野心的丈夫四處活絡,注定要吃虧。有一次,袁世凱瞅到于氏腰上別著一條紅色花緞子褲帶,就跟她開了個玩笑,說她這身裝扮像個「馬班子」。

這個馬班子可不是什麼好詞,是當地人對風塵女子的別稱。于氏一聽,心里自然不樂意,便馬上回應:

「我可不是馬班子,我是有娘家的,是你袁家的內當家。」

她其實想說,自己是袁世凱明媒正娶的原配夫人,有殷實的娘家撐腰,不是沒名沒分的姨太太。 可她這樣一說,真算是踩到袁大頭的雷區了,因為袁世凱的生母,就是位姨太太。

袁世凱心中不悅,妻子這番話,不是明擺著嘲諷自己嗎?從此以后,袁世凱就把她打入了「冷宮」。可憐的于氏,在婚后第二年生下長子袁克定之后,就守起了活寡,再也沒能贏得袁世凱的偏愛。她眼睜睜地看著丈夫開門納妾,接二連三地將一個又個女人帶進家門,直到數量掰滿十個手指頭為止。

而且,這還只是丈夫明面兒上帶進來的,暗地里還不知道勾搭了多少粉紅知己。不過,于氏終究是正妻,雖然袁世凱對這位原配早已失去了興趣,他還是保留著于氏的身份。

但令他頭痛的是,這個夫人實在上不了「台面」,尤其是當自己的身份越來越顯赫的時候。

我們都知道,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果實,從孫中山手上騙取了民國大總統之位。

那麼作為大總統,平日里他經常需要攜帶夫人去搞一下外交。在一次隆重的外交場合,一位外國大使夫人滿臉笑意地伸出手,想跟于氏握手示好。

可誰知道,于氏卻畏畏縮縮、慌慌張張地將手藏在背后,這下可把大使夫人尷尬壞了,當場滿面通紅,轉身離開。當然,尷尬的不只是外交大使夫人,還有袁世凱,他是又尷尬又氣惱。

從此,他就很少讓于氏在外交場合出現了,把她扔在家里當「吉祥物」,受盡了九個小妾的嘲笑。

就這樣,于氏一直頂著袁世凱元配夫人、總統夫人,甚至是「皇后」的虛名,演著一場沒有台詞的戲。

在光鮮的名頭下,她的內心早已在千錘百煉中,變得千瘡百孔。說起「皇后」這個略顯可笑的頭銜,也只是袁世凱為她「畫」下的一塊大餅。不過,于氏似乎并不怎麼稀罕這個頭銜,甚至還很害怕被稱作「皇后」。

在後來那魔幻般的八十三天里,每當大家向她這位「皇后娘娘」朝賀時,她總是誠惶誠恐,連說「不敢當」,還被京城里的老百姓當成了笑話。

1916年6月,皇帝夢碎的袁世凱,拋下十位妻妾和一大堆子孫,匆匆駕鶴西去。

袁世凱剛一斷氣,于氏便當眾嚎啕大哭,邊哭邊數落:

「袁大頭你這個促狹鬼,這輩子都對不起我啊!這麼多姨太太和孩子!你死了都丟給我養活,叫我可怎麼辦哪!」

她雖嘴上發狠,卻還是在情緒發泄后,事無巨細地為袁世凱操持起了后事。

反倒是袁世凱生前最寵愛的五姨太楊氏,早早卷錢跑路,過起了逍遙日子。

話說回來,如果袁世凱肯聽老實穩重的于氏諫言,打消他的復辟夢,把他從飄飄然的云端中拉回現實,也許他的結局不至于這麼可悲,甚至,可笑。

可惜的是,他早已失去了這個機會。 一段婚姻,幸不幸福,不僅取決于你遇到一個怎樣的人,更重要的是,你要做一個怎樣的自己。

外力永遠都是輔助,自己的心之所向才最關鍵。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