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閨蜜」蘇青:文采飛揚,晚年蝸居10平米小屋,淪為看門大姐

珮珊 2023/02/01 檢舉 我要評論

蘇青與張愛玲不僅在文學影響上都具有不可忽視的優秀表現,更是在生或死有著較為相似的人生軌跡,蘇青猶如是一朵茉莉花,淡然地開著,優雅而安靜。

在蘇青的少女時代相對于張愛玲而言,是極為幸福的,她自由快樂,肆意明媚,可是二人的隨后生活都陷入殊途同歸的狀態,盡管蘇青年輕時憑借優秀的文筆,才思敏捷,在文壇上獲得巨大成就,但蘇青的晚年確實十分悲慘,不僅生活困難,還深受輿論壓力痛苦,不禁讓人唏噓不已。

少年自由快樂,長大后被世俗婚姻困住

蘇青1914年出生于浙江波鄞,出生在一戶馮姓的書香門第家庭,原名為馮和儀,是其祖父取「鸞鳳和鳴,有鳳來儀」之意,為其名字。

馮家雖然是一個書香門第,但并不封建古板,盡管是一個女孩子,但馮家人并沒有對她存在偏見,年少時的蘇青深受大家疼愛,祖父祖母、外婆、族親等都十分喜歡她,對她偏愛有加。

因此年少時的蘇青猶如一只小鳥,她靈魂自由,她無所拘束,是一個自由而肆意的女孩子,是一個幸福而自在的女孩子。這樣開明有愛的家庭環境使得蘇青與其他女孩不一樣,她落落大方,明朗自信,活潑自由,是一個明艷生動的女孩子。

在蘇青出生的那一年,他的父親馮浦前往哥倫比亞大學學習經濟學,五年后馮浦學成歸來,并成為了上海一家銀行的經理。

因為父親在上海工作的原因,隨后蘇青和母親便離開老家來到上海,可惜好景不長,1925年銀行倒閉,馮浦身體不濟,沒多久就離世了。蘇青和母親只能回到馮家,在老家讀書。

1933年,蘇青以優秀的成績順利考入民國國立中央大學,與此同時, 她和早有婚約的李欽完成婚約,早早結婚,但是蘇青并未在學校向他人說過她結婚的事,在民國國立中央大學,才思敏捷、 容貌較好的蘇青被人們冠以「寧波皇后」的美譽,後來蘇青因為懷孕,而被迫選擇休學,回到李家。

李家與馮家不同,李家是一個典型的封建家庭,他們重男輕女,女子沒有多大的地位,在他們認知里,女子襯托男子偉大的襯托物,女子只需無才,學會本分、不出風頭就好,做好家族延續香火的任務是她們的責任。

因為第一胎是一個女孩, 蘇青因此被婆婆和丈夫嫌棄,深受封建環境折磨的蘇青被李家當成了生育工具,結婚十年, 她一直一連生下了四個女兒,飽受折磨,直到1942年如愿生下一個兒子,結束了她被人冷眼諷刺的不堪日子。

除了子嗣問題讓蘇青深受折磨,丈夫的輕視也讓她無法忍受,作為一個飽讀詩書,才華橫溢的女子,她喜愛閱讀書籍,用文字寫下所思所感,尤其是處于李家壓抑的環境之下,讀書寫字是她生活的唯一光亮,是她的唯一寄托。

可是丈夫的卻多次嫌棄她,一是覺得女子就應本分,二是蘇青過于優秀,他深怕蘇青的光芒讓人忽視了他,對她多加打壓。

失婚創辦報刊,與張愛玲齊名

這樣乏味無力,孤寂痛苦的婚姻生活讓蘇青難以宣泄,于是蘇青就將這十年來的生活狀態、所思所想都寫進了《婚姻十年》,并于1943年4月在《風雨談》雜志上連載了這篇自傳性小說,因為其中真實情感的真情流露,自我認知的清醒讓讀者深受感動,得到了人們的追捧。

《婚姻十年》的出版,讓蘇青正視到了自己的處境和痛苦,她再也無法強迫自己身處黑暗,將自身吞噬的生活,1943年蘇青失婚,凈身出戶,獲得身心上的自由舒適。

凈身出戶的蘇青雖然獲得了自由,卻在生存問題上遇到了問題,所幸,她遇上了對她賞識有加的陳公博,他讓蘇青擔任他的私人秘書,工資可觀,盡管她只擔任了陳公博三個月的私人秘書,就辭去這份工作,但是二人的感情依舊非常好。

1943年10月10日,蘇青獲得陳公博的5萬資助,創辦了《天地》雜志社,一人集社長、主編、發行人于一身,完美的完成了所有工作要求,讓《天地》具有超高的人氣,質量。

《天地》的成功創辦,引來了張愛玲、周作人等著名作家加盟,在當時,《天地》雜志社所出版的報刊、雜志、書籍深受讀者喜歡,一旦報刊、雜志等開始發行,沒過多久就已經售罄脫銷了。

蘇青在1945年出版了散文集《飲食男女》其散文集的代序是《蘇青張愛玲對談記》,當 時的蘇青被人稱贊為上海文壇最負盛名的女作家,就連張愛玲也說「把我同冰心、白薇她們比較,我實在不能引以為榮。只有與蘇青相提并論,我是心甘情愿的」。

晚年生活不順,飽受輿論而悲慘離世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由于蘇青與陳公博的密切關系,蘇青遭受到了各界的輿論壓力。

此后蘇青的生活開始走向低谷,新中國成立后,蘇青進入婦女團體「婦女生產促進會」,想要適應新的生活和工作,卻一直沒有獲得任何工作,難以維持生活。

就連香港《上海日報》想要邀請當年出名作家做宣傳,她一連寫了如《市婦運會請建廁所》的等32篇稿子,卻沒有收到一篇稿費。

1951年,在夏衍的幫助之下,蘇青才順利進入上海市文化局戲劇編導學習班,後來進入芳華越劇團,貢獻突出,好評如潮,但她的成就并沒有受到人們重視。

因為蘇青曾向賈植芳討教如何改編歷史劇《司馬遷》,後來在1955年胡風事件中被人說她和賈植芳有聯系,她因此被關進監獄,兩年后蘇青被釋放,回到劇團卻沒有工作能夠讓接受,為了維持生活, 無奈之下的蘇青只能在劇場大門看門。

晚年的蘇青生活也未曾獲得任何好的走向,盡管時間在流逝,但是輿論未曾平息過,她為了躲避輿論, 選擇和小女兒、外孫居住在僅有10平米的小屋里,禍不單行,肺結核、糖尿病、心臟病深深的折磨著曾經明媚的作家。1982年12月,這位曾經名盛一時的女作家在上海逝世。

小結:

蘇青的一生,遭受不少磨難,但她猶如茉莉花一般,默默承受,選擇在適當的時候做出做出反抗,安靜但不失風采。盡管后世的評說,但她依舊憑著她的才華讓人們記住了這個與張愛玲齊名的優秀女作家。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