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當紫薇與爾康在幽幽谷海誓山盟時,不知道熒幕外多少癡男怨女為兩人的感情感到羨慕。
然而現實生活中,當夫妻一方出現了困難時,能夠做到不離不棄的卻不在多數。正所謂能同甘并不一定能夠共苦,就如梁從誡與周如枚的婚姻生活,當梁從誡落難時, 周如枚沒有選擇和丈夫一起度過難關,而是失婚一走了之。
01
周如枚出生于書香門第,父親周培源曾是北大的校長,因此周如枚從小也接觸到了新式教育,逐步出落成一位優秀卓絕的才女,這在民國時期可是非常稀有。
梁從誡作為林徽因與梁思成的愛情結晶,從小接觸到的也都是當時最頂尖的教育。年輕的時候也可以說是青年才俊,有學識又有相貌, 許多適齡女子都曾對他暗許芳心。
那時候周培源與梁思成是好友關系,兩家經常聚會,一來二去周家的小姐與梁家的少爺也都熟識,是一對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關系讓雙方也都互生情愫,自由戀愛又有長輩的支持,周如枚與梁從誡的相識相愛羨煞旁人, 畢竟在那個動蕩年代里能夠找到一位互通心意的伴侶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更難為可貴的是等二人成長為適婚年齡,雙方家長都有意撮合他們倆在一起。周培源看重梁從誡的穩重與才華,林徽因也對周如枚也有很高的評價,她認為周如枚雖然長相不是特別出眾,但她卻十分內秀,是一位富有知識的新時代女性,與兒子梁從誡非常相配。 只不過林徽因如何也想不到后來周如枚拋夫行為會如此狠絕。
兩人的婚禮可以說是順理成章就辦理了,佳偶天成的二人在婚后也確實過上了一段蜜里調油的日子,雖然難免磕磕碰碰,但也沒有真正傷及感情。那時候梁從誡在外工作,周如枚在家教子,二人夫唱婦隨琴瑟和鳴,感情一時羨煞旁人。
02
丈夫溫柔體貼,妻子賢惠善良,孩子活潑可愛,當許多人還在為生活發愁時,周如枚能夠擁有如此幸福的婚姻生活,已經是十分幸運了。她也是一直這樣憧憬著她與梁從誡的愛情能夠永結同心白頭到老。
只是真正的考驗沒多久就來了,十年動亂時期梁從誡受父親的影響,生活發生了巨變。不僅工作也丟了,還面臨著下放農場勞動的局面,
此時的梁從誡是最需要幫助安慰的時刻,尤其是朝夕相處的愛人,但周如枚的做法卻讓他感到了世俗的惡意。周如枚為了不受牽連選擇與梁從誡失婚,并且還帶走了兩人的兒子梁鑒,還直接把孩子的名字改成了周學兵,甚至周家見到女兒的做法,也沒有出面譴責反而是幫助周如枚成為了備受譴責的人。
周如枚失婚后就遇到了自己的第二任丈夫謝榮,這位男士也是出生于書香世家,還是我國麻醉學的泰斗級人物。與周如枚接觸過一段時間后,謝榮就對其展開了追求,但周如枚因為自己離過婚又帶著小孩,內心有點自卑一直沒有答應他,不過謝榮還是靠著自己的執著贏得了周如枚的芳心。
兩人最后還生育了一個女兒,生活好不自在,可悲的是周如枚雖然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命定一半,但最后還是未能與之白頭偕老。
1980年周如枚身患重病醫治無效早早去世,留下12歲不到的小女兒在人間,她與謝榮最后還是沒能有一個好結局。
03
再看梁從誡這邊在農場勞動改造多年,后來得到了平反回到了北京生活。雖然前妻背叛了他,但是梁從誡一直都未曾憎恨過前妻。 回到北京后一直低調做人,認識了一名中學老師,最終結為夫妻。
誠然在動蕩年代里,周如枚要帶著孩子一個人生活確實很困難,或許她真的是深愛著梁從誡,但在現實的壓迫下,周如枚還是選擇了向生活低頭。
而且周如枚的行為除了因為自己,與梁家劃清界限還間接保住了周家,只是兩人的感情最終成為了時代的犧牲品。
世事無常,林徽因和梁思成兩人感情可是風雨同舟,不離不棄,在世上一直是一段佳話。如今回想一下林徽因和梁思成風雨同舟、不離不棄,后世傳為一段佳話。但顯然周如枚沒有婆婆林徽因堅定的意志,在丈夫遭遇困境時選擇了背叛曾經的誓言。
也許有人會認為,周如枚是一個狠心的女人,與其說她愛丈夫還不如說她更愛自己。否則又如何解釋她離開梁從誡的行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