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公認的校花到底有多美?與魯迅先生相交多年,晚年為國做貢獻

草莓醬 2022/12/09 檢舉 我要評論

說起民國的美女,很多人第一印象都是陸小曼、林徽因等幾人。在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各種思想和理念交雜在一起,誕生了很多的名人大家,各種類型的美人也不少,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當年北大公認的第一校花,馬鈺。

馬鈺,祖籍浙江鄞縣,但她出生的地方是日本東京,這就要從她的父親馬裕藻和母親陳德馨說起了。馬裕藻和陳德馨夫婦兩人在1903年雙雙考上了官費留學生,就讀于日本早稻田大學,馬裕藻還經常與魯迅一起聽章太炎講文章。

歸國之后,馬裕藻任浙江教育司視學,后來又轉到北京大學擔任文學系主任,15歲的馬鈺也就跟著父親一起到了北京念書。 后來,馬鈺考上了北京大學,由于相貌實在是太過漂亮,很快就成為了北大公認的校花。

馬鈺的容貌可以說是十分典型的中國傳統美女,她面貌甜美,臉若銀盤,身材挺拔又不失秀氣,漂亮的眼睛總是閃爍著動人的光彩,日常活動中也流動著那種傳統、委婉、端莊的氣質,穿著打扮上也盡顯民國時期美女的風采,可以說是當時北大無數男學子心目中的白月光。

當時北京大學還流傳著這麼一句話「馬裕藻對北大最大的貢獻就是把她女兒馬鈺送進了北大。」成為公認的校花之后,馬鈺幾乎每天都會收到情書,甚至還有裝訂成冊的情書。馬鈺的以為外語朋友曾這麼描述馬鈺「她就像大理石雕刻出來的那樣美。」

馬鈺不僅是長得漂亮,在文學方面也有造詣,因為父親馬裕藻和魯迅先生關系密切,魯迅常到馬裕藻家中做客,馬鈺15歲那年第一次見到了魯迅先生。之后馬鈺就寫下了 《初次見魯迅先生》一文,還刊登在了學校的校刊上。

后來魯迅到馬鈺的中學演講,看到了這篇文章,十分高興,直夸馬鈺寫得好,寫出了事實。從此之后魯迅每到馬裕藻家中都會詢問馬鈺在不在家,如果在家就會談幾句話,提點幾句文章上的事情,二人還多次通信。

可能就是越優秀的人越努力,除了文學上,馬鈺還對音樂,表演等其他方面也很在行,曾經出演過話劇《青鳥》,還憑借著優秀的演技和自身的美貌兩次登上《北洋畫報》的封面。

1933年,魯迅接到了馬裕藻發來的請柬,寫的是馬鈺要嫁人了。馬鈺嫁人的決定在當時也引起了一場討論, 因為對象只是天津海關的一位普通職員楊觀保,既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也沒有什麼過人之處。

據說是因為這個楊觀保對馬鈺十分忠懇,幾乎每個星期都要到北大找馬鈺一次,久而久之也就收獲了美人的芳心,當時的《北洋畫報》還刊登了二人的結婚照,自馬鈺結婚之后,魯迅先生和她的信件往來也斷了。

原本魯迅先生每出一本新書都會照例給馬鈺寄上一本,但是自馬鈺結婚之后,魯迅也就不再給馬鈺寄書了。據說是因為之前魯迅弟弟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污蔑魯迅對她無禮,導致了魯迅和周作人兄弟失和,魯迅從此就小心起來。

婚后,馬鈺被迫退學成為一名家庭婦女,操持著家中的日常和照顧三個孩子,大饑荒時馬鈺還把自己當年那些漂亮的衣服拿出去換成紅薯等食物,才保住了一家老小的性命。

六十年代,馬鈺一家住進了只有十平方的小房子,據鄰居回憶,馬鈺也就是普通的婦女,穿普通的衣服,吃普通的食物,和鄰里的關系都十分融洽,有時戴眼鏡有時不戴,看起來就是一副學者的模樣,待人接物也十分溫和,鄰居們都很喜歡她。

改革及開放之后,馬鈺到了棗莊師專為同學們演講,笑容慈祥,讓人如沐春風,即使是老了也要為學生們留下一些知識和回憶,要說馬鈺唯一遺憾的事情,就是她和魯迅先生的書信在30年代白色恐怖中全被燒毀了。

縱觀馬鈺一生,雖然面容姣好,是公認的校花,但是十分謙虛且努力,為人也十分和諧,她美麗的一生,是那個年代無數人的記憶和懷念。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