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說:「人活著還真是件美好的事,不在于風景多美多壯觀,而是在于遇見了誰,被溫暖了一下,然后希望有一天,自己也成為一個小太陽,去溫暖別人。」
越長大越發現:當你試著用溫暖的心去對待別人的時候,別人也會用春風十里般的熱情來對待你。
其實,命運的長河里,又何曾不是這樣呢?
你對待別人的樣子,就是命運對待你的樣子。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左轉》中說:「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彼此依存,很難做到獨善其身。
很多時候,為別人搭的橋,兜兜轉轉,又成了自己通往成功的路。
晚清商人胡雪巖,常跟身邊的人講起他年輕時候的故事。
當年,他還是店里打雜的小伙計,幫著東家經常去債主家催債。
有一次,討債途中突遇大雨,他發現不遠處有一位陌生人未帶傘,便跑過去撐開傘,和他一起避雨。
由于他常常會幫一些沒帶傘的人打傘,時間一長,整條街上的人都認識他了。
他說:「有時候,偶爾忘記帶傘,我也不怕,因為有很多幫助過的人會為我打傘。」
只有你先愿意先為別人付出,別人才愿意為你付出。
胡雪巖把「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的道理,也用在了做生意上,他的成功與他樂于助人的品格不無關系。
或許,有人會說這只是恰巧而已。
但即使是恰巧,我們也要明白:
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你伸出手幫他一把,在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即使別人不會幫你一把,老天也會幫你一把。
愛默生說:「人生最美麗的補償之一,就是人們真誠地幫助別人之后,同時也幫助了自己。」
互相幫助,惠澤的終歸是自己。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戈爾曼在《情商》一書中寫道:「你讓人舒服的程度,決定著你所能抵達的高度。」
善待別人的人,隔著屏幕都能讓人感覺到如沐春風的溫暖。
看過一則短視訊,一位收廢品的老大爺,蹲在一輛豪車旁邊,不知所措地抹眼淚。
原來,他騎著三輪車不小心撞到了一輛豪車,撞破了汽車尾燈。
很快,周圍聚攏了很多人,眾人七嘴八舌。
有人讓老大爺趕緊離開,說:「這車很貴,你賠不起,趁著車主不在,趕緊走吧。」
老大爺聽聞后,急的蹲著地上直哭,卻沒有離開半步。
不一會,一位男士過來,看著被撞的車子,便問老大爺:「你撞的?」
老大爺趕忙起來說:「是我撞的。」
男子又問:「賠得起嗎?」
老大爺說:「他們說很貴,賠不起。」
男子拿起老大爺三輪車上的一把錘子,敲了幾下三輪車,對老大爺說:「好了,我砸了你的車,我倆扯平了,你走吧。」
在眾人的鼓掌聲中,老大爺一步三回頭地走了,男子掏出鑰匙,開車去了修理廠。
紀伯倫說:「 生命的意義就在于人與人之間的相互聯結。」
開豪車的男人,之所以讓人贊嘆,大抵不是因為他腰纏萬貫、豪車代步,而是因為他時時處處懂得將心比心,善待他人。
人活天地間,知己可以二三人,但朋友亦可遍天下。
善待一個人,就如同結一次善緣;善做一件事,就如同搭建一座橋。
有緣在,天涯處處有好友;有橋在,天塹也會變通途。
楊瀾說:
「你要相信善意的力量,在我們的能力范圍內,善意地對別人。
善意就像空氣一樣是會流通的,到時會有正面的能量還給你。」
你溫暖了別人,別人也會溫暖你;你冷落了他人,他人也會無視你。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成全別人,就是成全自己。
《幽蘭操》中有句話:「合作如蘭,揚揚其香;采而佩之,共贏四方。」
人與人之間要想達到共贏,彼此成全是最佳選擇。
反之,則必是兩敗俱傷。
俞敏洪在他的書《我曾走在崩潰邊緣》中,分享過一個故事。
那是九十年代初的時候,新東方在北京已是聲名斐然,與同行間的競爭也日益激烈。
其中一家培訓機構竟然派員工守在新東方的教室門口,給每一位前來上課的學生派發他們的宣傳單。
面對對方這樣無賴的行為,俞敏洪擔心強行將人轟走,會激發更大的矛盾,只好當他們不存在。
結果時間沒過多久,那家機構就出事了。
因為利益分配不合理,那家公司的四名任課老師一氣之下選擇了罷課,公司老總看著無課可上、要求退款的400多個學生,只好打電話向俞敏洪求助。
當時她在電話里這樣說:「過去我做了許多對不住你的事,但現在有件事,我想請你幫我解決。」
她想請俞敏洪接手自己的學生。
俞敏洪想也沒想就答應了,甚至還給對方出主意。
他讓女老板回去,先給老師們漲工資把課上完,否則新東方的老師接手了學生,他們就失業了。
即便他們轉投其他機構,這樣不負責任、置學生于不顧的老師,老板們也不敢用。
女老板依言照做,果然順利解決了這件事。
從那以后,新東方的教室門前再也沒有出現過這家機構的廣告單。
不僅如此,那位老板還反過來派人幫新東方維持秩序,任何在新東方門口發廣告的人都會被他們轟走。
孔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懂得替別人著想的人,必是一個心胸開闊之人。
好的人生,無非就是你幫我一次,我拉你一把。并把這樣的溫暖不斷地傳遞下去。
世界很奇妙,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誰又能保證自己不需要任何人幫助呢?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成全別人,亦是成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