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風頭正盛的外交要員顧維鈞,與民國總理千金唐寶玥,在北京舉行了盛大的婚禮。
這場讓顧維鈞從此官運亨通的婚姻,也被各大報社記者爭先報道;郎才女貌、天作之合…成為人們對這對年輕夫妻的共同贊嘆。
如眾人所預料般,迎娶唐寶玥的兩年后,27歲的顧維鈞便在岳父的幫助下,正式出任美國公使,成為當時中國最年輕的駐外使節,而言行優雅的總理千金唐寶玥,自然是外國賓客們公認的大使夫人。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顧維鈞扶搖直上的這些年中,唯有上海嘉定西門的一些老人,略有遺憾地感嘆著:
苦了張家的那個姑娘,用一生守著青燈啊!
而老人們所說的這個女子,便是顧維鈞的原配張潤娥。
作為著名的外交官,顧維鈞一生有四段婚姻。
「原配妻子,因父母之言,主命; 唐寶玥,因政要之女,主貴;黃惠蘭,因富家千金,主富;嚴幼韻,因情意相通,主愛。」
這是晚年的顧維鈞,對生命中4任妻子的評價;字里行間,有旁觀者的清醒,也有薄情者的疏離,更透露著婚姻的本質:需求與利用。
作為原配的張潤娥,似乎是注定沒有名字的存在。
在她變賣祖產供他求學的付出中,顧維鈞給予對方的,卻是迫不及待的逃離和躲避。
【變賣祖產供他求學,他卻娶總理千金】
顧維鈞與張潤娥的包辦婚姻,僅有短短的一年半。
這在他漫長而璀璨的人生中,實在不算起眼,也最容易被遺忘。
但不可否定的是:正是這個卑微到塵埃、存在近乎透明化的女子,卻成就了顧維鈞輝煌無比的人生。
少年時期的顧維鈞,才華橫溢,卻家道中落。
父親好友張驤云出身中醫世家,精通醫術,對顧家的幫助甚大。
恰好張驤云的女兒張潤娥,比顧維鈞小兩歲;兩家人便就此定下親事。
中學畢業后,顧維鈞已經沒有經濟條件繼續求學;父親顧溶曾打算讓他學習商業,并已經跟一家錢莊講妥。
得知此事的張驤云卻極力反對,他覺得顧維鈞是個可造之才,若能繼續求學,將來必成大器。
就這樣,在岳父張驤云的幫助下,顧維鈞得以進入上海圣約翰學院求學。
作為上海著名的學府,圣約翰學費極高,每學期學費高達兩百多銀元;而考進來的學生非富即貴,雖然張家資助顧維鈞上學,但終究是中產家庭;為了保證顧維鈞順利畢業,張家不惜變賣祖產。
也是在張家的幫助下,顧維鈞才有了留學美國的機會。
漫長7年的海外求學,顧維鈞也沒有辜負準岳父張驤云的培養。
順利考入哥倫比亞大學的他,又用五年半時間攻讀了博士學位。
當然,這昂貴的學費,自然也是由張家資助。
但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接受了先進文化教育的顧維鈞,卻對包辦婚姻產生了排斥。
在美國留學的顧維鈞,根本就不愿接受父母的禮物,對自幼定下的親事始終持消極態度。
顧維鈞雖然年輕,但那個時候的他,早就有了對自己人生的規劃。
早在庫克讀高中的時候,顧維鈞就已經決心從政,還和同屋同學孫嘉璐爭論多次。
孫嘉璐希望他從事工科,認為從政「 一切都取決于權勢和裙帶關系」,還需要加入政黨和組織政黨;婚姻對仕途的重要性,顧維鈞相當清楚。
因為不愿接受張家姑娘,他提出兩個苛刻的要求:
「第一要放腳,第二要進一家新型學堂學英語,不能只在家讀中文。」
沒想到,張潤娥果然做到了。
后來,顧維鈞的大哥寫信給他,這樣評價張潤娥:
「她的英語進步很快。而且她沒有纏足。不僅能讀報紙或簡易讀物,而且能進行一般會話」。
這也注定:這樁婚事,無論顧維鈞愿不愿意,都無法再推下去了。
無奈之下,顧維鈞只好做出了讓步,同意假期回國探親。
沒想到剛回家,就被父母逼迫完婚;顧忌絕食相逼的父親,顧維鈞只能做了不情愿的新郎。
但是大婚當晚,顧維鈞始終不肯入洞房;等終于跨進洞房后,又不愿上床歇息。
看到丈夫的這番態度,張潤娥心中也明白了什麼;這個寬容善良的女子,只好開口說道:
大床為你而設,如果你喜歡獨眠,我可睡沙發……就此井水不犯河水。
也是這句話,讓顧維鈞看到了張潤娥區別于傳統女子的一點;以至于多年后,他仍舊感嘆她的淳樸和善良。
婚后沒多久,顧維鈞再次回美完成學業,遵循父母的要求,他不得不帶上發妻張潤娥。
但因為不愿與張潤娥住在一起,便將她寄宿在費城一對慈祥的德國老夫妻家中,拜托對方幫她補習英文。
安排完這些事情后,顧維鈞獨自前往紐約上學。
兩人的相處過程中,顧維鈞始終把張潤娥當做妹妹看待;當然,內心深處也希望張潤娥,能夠主動放棄這段婚姻,彼此放手,也彼此解脫。
可是顧維鈞不知道的是:自從兩人定親的那年起,這個寬容善良的張家姑娘,便把他當成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他是她的丈夫,是她余生的另一半,這種等同于生命的感情,又豈是能夠輕松放下的。
為了顧維鈞,張潤娥努力接受時代的變化,學習西方的文化,到了后期,她甚至學會了看藝術展,看電影…
她拼命地努力,只為成為顧維鈞理想中的那個女子。
可是這些努力和付出,換來的是什麼呢?
是顧維鈞為了迎娶民國總理千金唐寶玥,讓她手抄4份失婚書,以證明自愿解除關系。
在這份利益與恩情的博弈中,對無力反抗的張潤娥來說:一撇一捺,皆是痛徹心扉的成全。
【為避免父母問責,他逼她手抄4份失婚書】
張驤云為顧維鈞制造了最好的教育環境,耗費了大量的金錢和心血,卻制造了顧維鈞和女兒之間的思想懸殊,讓顧維鈞再也看不上張潤娥。
特別是辛亥革命后,唐紹儀被任命為內閣總理。
在張驤云的打點下,顧維鈞有幸認識了唐紹儀;后來因為才華出眾,年輕的顧維鈞成為了總統府兼內閣秘書。
但讓張驤云沒有想到的是:不久之后,顧維鈞和唐紹儀的女兒唐寶玥陷入了熱戀之中。
唐紹儀是顧維鈞外交生涯最重要的一步,和唐寶玥的婚姻,一定會為這層「合作關系」鑲上了金。
相傳唐寶玥為嫁顧維鈞,曾以出家相逼,見唐紹儀還不同意,唐寶玥繼續加碼,叫人找到唐紹儀:「若父親不成全我,我就到八大胡同做娼妓,并要掛上國務總理小姐的金字招牌。」
實在招架不住的唐紹儀,只好和張家人接觸,希望顧維鈞早日和張潤娥失婚。
面對這番權勢,縱然張家家境再富饒,也是無法招架的。
張潤娥明白:顧維鈞想要的,自己是給不了的!
所以當顧維鈞向她分析兩人婚姻的弊端時,這個素來寬容的女子,也只是靜靜聽著:不贊同,也不反對…
以為張潤娥同意的顧維鈞,當場擬定了一紙失婚協議,并且這樣說道: 你需要抄寫4份失婚協議書,這樣對雙方父母都有個交代。
對顧維鈞來說:他知道失婚這件事,必然會給自己造成很不好的影響;但為了避免父母的責罰,他需要張潤娥手抄協議書,以證明這場失婚出于彼此的「自愿」。
4份失婚協議書,一字一句,皆是對張潤娥的萬般傷害。
但這個將顧維鈞視為生命最重要存在的女子,還是隨了他的愿。
她希望他飛黃騰達,有體面的人生,而非是上不得台面的包辦原配…
兩人訂婚時只有10歲,而簽署失婚協議是在1911年;算起來,也就21歲左右。
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4份失婚協議書,成全了顧維鈞的萬般自由。
這讓滿心歡喜的他,也忽略了:張潤娥的內心深處,并不如表面般平靜無瀾。
可以說:這場被迫的失婚,剝奪了張潤娥對愛情和人生的所有期待。
作為民國總理千金的唐寶玥,在這一年得到了自己的愛情;可謂顧維鈞變賣祖產的張家,卻面臨著令人心酸的變故。
萬般絕望的張潤娥,最終在上海陸家觀音堂落發出家,皈依佛門;而父親張驤云得知顧維鈞的種種選擇,更是后悔莫及,最終抑郁而終。
一代杏林世家,最終因此沒落衰敗。
兩年之后,已經穩步政界的顧維鈞,如愿迎娶總理千金唐寶玥。
當這場盛大的婚禮,經由各方報社刊登,傳遍大江南北時,那個終日在陸家觀音堂苦伴青燈的無辜女子,已是淚流滿面。
直到1933年,顧維鈞出任國民政府外交部長,來到上海后,才知道原配張潤娥多年前已經落發出家,而張家也遭遇變故。
或許是為了彌補自己的過錯,顧維鈞特地寫了一封信,附送一筆五萬塊的款子,派人送到陸家觀音堂。
這是兩人失婚22年后,唯一的一次交集。
面對顧維鈞的好意,已經出家的張潤娥,把款子和信原封退還。
在這番沉默的拒絕中,這個曾癡愛過的女子,終究是放下了。
很多年以后,再回想這段往事,已經年老的顧維鈞,給予張潤娥的評價,也僅僅是「主命」兩字。
兩人的包辦婚姻,曾是他無法選擇的命運;可他卻不知:自己給予張潤娥的,卻是一場誤了終生的情劫。
青燈古佛,孤獨終老,更是她為情所困的宿命。
但也慶幸:在那場迫不得已的放手后,她也終于放過了自己,釋懷了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