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琴:苦等溥儀12年后提失婚,溥儀為挽回婚姻「首次」與她「同房」

草莓醬 2022/12/29 檢舉 我要評論

1911年辛亥革命后,溥儀宣布退位,成為中國最后一位皇帝。1932年,溥儀在日本的扶持下成立「偽滿洲國」。日本戰敗后,溥儀再次宣布退位,后被蘇聯關押5年,1950年才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了10年。

1956年12月,李玉琴第4次去撫順管理所探望丈夫溥儀,苦等丈夫12年,她終究還是提出了失婚。回到老家長春后,因為不舍,李玉琴整個新年都在淚水中度過。

李玉琴又給溥儀寫信、寄東西,并表示自己還愿意再等一等。接到信后,溥儀邀請李玉琴再次去撫順好好談談。

1957年初,李玉琴第5次來到撫順。見面后,在溥儀的再三請求下,管理所破例留李玉琴住宿。當天晚上,兩人第一次有了真正的[夫·妻·生·活],事后,溥儀對李玉琴說:「這一次不一定懷上孩子。你還有什麼困難、什麼要求?都提出來吧。」

可溥儀的挽回沒有奏效,1957年2月,兩人還是正式失婚,結束了為期14年的婚姻。

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透露過,以前在皇宮生活時,太監們為了偷懶,每天晚上都讓宮女撩撥溥儀,導致他的身體落下病根,成年后無法過正常的[夫·妻·生·活]。

因此,溥儀和李玉琴雖然在偽滿時期一起生活了兩年,但從沒有過[夫·妻·生·活],那晚在撫順是兩人結婚14年后的首次同房。

張愛玲曾說過,到女人心里的通道通過陰道。日本作家渡邊淳一也曾表示:「與感情相比較,肉體的紐帶強得多了,它的感覺會擴及全身,永世難忘。」

在我國失婚原因調查中,有一半是因為出軌。可見,[性☆生☆活]對婚姻的重要性。

李玉琴為何能忍受14年的無性婚姻,甚至甘愿苦等溥儀12年呢?一起走進兩人的感情生活。

1、婚后2年無性,溥儀安慰她要做「神仙眷侶」

1943年3月14日,在「偽滿洲國」一所名為南關國民學校中,一群十幾歲的少女正在排隊照相,相片洗出來后被送到「偽滿洲國」皇帝溥儀面前。

在眾多少女中,溥儀選中了圓臉微胖,看起來年齡最小的李玉琴。半個月后,校長帶著個日本人來到李玉琴家,稱「皇帝」溥儀很喜歡李玉琴,要接她入宮讀書。

隨后,關東軍中將參謀吉岡安直也親自上門,一方面許諾李玉琴以后會成為「公主」,一方面稱違抗「皇命」會遭到懲罰。

威逼利誘下,15歲的李玉琴只得答應進宮。入宮當天,由于溥儀的潔癖,李玉琴全身都被噴了消毒藥水,像一個物品一樣被送到溥儀面前。

李玉琴剛入宮時

李玉琴跪在地上磕了三個頭,溥儀溫和地拉著她的手說:「快起來,快起來。」

由于初次離家,再加上對未知環境的恐懼,李玉琴正在發燒。溥儀得知后,立馬命人叫來了醫生,還親眼看她吃了藥,打了針。

溥儀的種種舉動,讓李玉琴卸下了心防,她鼓起勇氣問道:「皇上不是叫玉琴進宮讀書的嗎?」

「是得叫你念書,等給你請個好先生。」溥儀順口答。那之后,李玉琴就在宮里住下了,溥儀一有空就陪她吃飯,教她唱歌,但從來不提讀書的事。慢慢地,李玉琴也明白了,自己進宮并不是為了讀書,而是要嫁給溥儀的。

一開始,李玉琴是抗拒的,畢竟她是被哄騙進宮的。可日子久了,李玉琴發現,嫁給皇上似乎也不錯,不僅能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還能被溥儀無微不至地「關愛」和「教導」。

半個月后,溥儀決定封李玉琴為福貴人。溥儀常常拉著李玉琴的手散步,兩人也像熱戀中的情人那樣纏綿,但卻僅限于親吻和擁抱。溥儀說:「今生今世我們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海枯石爛,感情不變!」

見李玉琴實在思念親人,溥儀「開恩」讓她見了父母一面。那時的光景很不好,得知父母連粗糧都吃不飽,自己卻在宮里錦衣玉食,李玉琴更加悶悶不樂了。

溥儀得知后,給李玉琴的父母送去了一袋白面和一包「文化高粱米」,外加一萬元錢。

表面上看,兩人的婚后生活似乎很甜蜜,多年后,李玉琴才明白,兩人的婚姻并不算「完整」。溥儀每隔一兩天去看一次李玉琴,但每次都是玩兩個小時就回去。有時候溥儀也讓李玉琴去自己寢宮,但每次都以忙為借口,不和她同床共枕。

一次,毓嶦的額娘進官陪李玉琴,兩人聊起男女結婚生孩子的事,李玉琴聽后覺得很新鮮,當晚就問溥儀:「我們什麼時候生孩子。」溥儀顧左右而言其他,第二天,便責令毓蟾的額娘不準再和貴人說男女之事。

多年之后,李玉琴才知道,溥儀因為身體有病,無法行使夫權,卻不肯面對現實。為了讓李玉琴不質疑兩人的夫妻關系,溥儀甚至說:「皇上、貴人都不是凡人,不能像人間夫妻那樣生活。」年輕的李玉琴信以為真。

可再多的謊話也改變不了李玉琴自身的感受。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發育,李玉琴感受到了無名的苦悶和煩惱,她開始拒絕溥儀的親近。

溥儀也很苦悶,但他無能為力,只能求助于神佛,用虛無縹緲的理論麻痹自己,也麻痹李玉琴。他告訴李玉琴,想要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勢必要修身養性。還強調「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要求兩人做「神仙眷侶」。

不久后,李玉琴真的在神佛中找到了寄托,心甘情愿和溥儀做起了「神仙眷侶」,徹底放棄當妻子和母親的權利。

就這樣,在為期兩年的婚姻生活中,李玉琴和溥儀從來沒正式有過[夫·妻·生·活]。這不僅因為李玉琴年紀小,容易哄騙,更是由李玉琴的自身的需求決定的。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把人的需求分為5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生·理·需·求],即食物、水、呼吸、性

第二個層次:安全需求,即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職業保障

第三個層次: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即友情、愛情、性親密

第四個層次:尊重的需求,自我尊重及被他人尊重

第五個層次:自我實現的需求

當人處在高層次的需求狀態時,低層次的滿足,將對他不再有激勵作用。

[夫·妻·生·活]屬于第一個層次中的「性」需求。李玉琴進宮后,溥儀給了她豐富的物質生活,也在身體、健康、職業方面都為之提供了保障,使得李玉琴的需求從第一層次的[生·理·需·求],跳到了第三個層次的情感和歸屬需求。

這時候李玉琴最渴望的是友情、愛情和性親密。溥儀給了李玉琴「愛情」,也給她「性親密」,這種親密不是身體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

換言之,李玉琴此時的需求是被滿足的,所以,兩人的婚姻才能安然地走過兩年。

2、溥儀退位被抓,李玉琴寄人籬下10年,卻拒絕再嫁

1945年日本戰敗,這意味著溥儀的「皇帝夢」也做到頭了。在頒布了「退位詔書」后,溥儀丟下了曾經山盟海誓的李玉琴,帶著弟弟、妹夫、侄兒、隨侍和侍醫坐飛機逃往日本。

分別前一天,李玉琴哭著對溥儀說:「那玉琴怎麼辦?」

「你和皇后、二嬤一起坐火車隨后就走!」溥儀安慰道。

「為什麼不一起走呢?」李玉琴追問。

溥儀說:「飛機只有三架,坐不了這麼多人,我們兩天后就會見著的。」雖然心中委屈,但李玉琴無力改變。

李玉琴期待的團圓并沒到來,兩人一別就是10年。溥儀在去日本的途中被蘇聯紅軍抓獲,在蘇聯被關押了5年。李玉琴也沒能抵達日本,而是在輾轉幾個月回到了長春娘家。

溥儀那時生死未卜,下落不明,為了守住名節,李玉琴甚至做好了出家做尼姑的打算。

后來,在宮里的太監建議下,李玉琴決定去北平投靠溥儀的父親醇親王。可不管是醇親王載濤本人,還是溥儀眾多姊妹,都自顧不暇,沒人愿意接手李玉琴。

李玉琴只得在天津溥修家暫住。溥修是溥儀的族兄,「偽滿洲國」年間,負責管理溥儀留在天津的房屋和財產。

一開始,溥修家里靠祖上積累的財富,仍舊過著貴族生活。可再大的家業也經不起坐吃山空,很快,一家人連吃飯都成問題了。

李玉琴主動承擔起了廚娘的工作,還想各種方法賺錢補貼家用。可溥修卻是道貌岸然的老古板,一方面享受著李玉琴賺的錢,做的飯,一方面還要按照「貴人」的規矩,限制李玉琴。

李玉琴在溥修家住了七年,只由姨奶奶劉展如給她做過一身棉裝,因為質量太差,穿上身直掉色。那個時期,吃得半飽是常有的事,有一次連續斷糧2天,李玉琴餓得身上輕飄飄地,心發慌,突突地跳。

每當覺得日子過不下去的時候,李玉琴總會想起溥儀,他深信只要溥儀回來了,一定能改變自己的困境。

新中國成立后,在婦聯的鼓勵下,李玉琴再也不顧溥修的反對,一心撲在了社會生活上,她上夜校,學縫紉,決心靠自己的雙手生活。

可溥修卻不愿負擔李玉琴的學費,無奈之下,她決定回長春娘家。

1953年,李玉琴乘火車回到了長春。回家后雖然不用再挨餓受凍了,但日子也很艱難,她與母親及兄嫂擠在兩間半房子里。嫂子患上了肺病,侄子也得了腦膜炎,花了很多錢。李玉琴急需找份工作補貼家用。

1953年到1956年間,李玉琴一次又一次地往勞動科跑,希望工作問題能被解決,但每次都只能做臨時工,多則數月,少則幾天。

更讓李玉琴難受的是,親友們開始「避嫌」,他們擔心受到「皇娘」李玉琴的牽連,家人都勸她早日和溥儀脫離關系。

有一次,在沒經過李玉琴同意的情況下,表嫂就把一位29歲的男性請到了家里,希望撮合兩人。事后李玉琴和表嫂吵了起來:「我啥時候跟你說過想找對象?」

后來,在二哥的介紹下,李玉琴又認識了一位會拉小提琴的空軍干部,這干部長得眉清目秀,文雅有禮,不僅教會了李玉琴跳舞,還時常和李玉琴聊天談心。

空軍干部向李玉琴表白,希望兩人進一步發展,李玉琴還是堅定地拒絕了。

溥儀已經失去聯系這麼多年了,20多歲的李玉琴完全有理由再嫁。可她卻堅決要等溥儀,到底圖什麼呢?

人的行為都受內在需求驅動。在溥修家的7年,李玉琴基本生活都沒保障,她的需求下降到了第一層次[生·理·需·求]。

回到娘家后,李玉琴雖然不再挨餓受凍,但工作卻沒有著落,她的需求又上升到第二個層次,即安全需求上。

可不管是表嫂介紹的對象,還是空軍干部,都無法幫她解決工作問題,無法滿足她的安全需求,因此她才會斷然拒絕再婚。

在李玉琴看來,只有溥儀能滿足自己的需求。只要丈夫回來了,生活、工作問題全都會迎刃而解,在這樣的信念支撐下,她從1945等到1955年,等了溥儀足足10年。

3、結婚14年后提失婚,為挽回婚姻首次同房

李玉琴等待的這10年間,溥儀先是在蘇聯被關押了5年,1950年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改造。

1955年夏天,在周總理的特批下,溥儀得以和家人通信,他第一時間給李玉琴寫了一封信。

溥儀在撫順

李玉琴接到信后,迫不及待地撕開了信封,當看到開頭處「親愛的玉琴」幾個字時,眼淚瞬間掉了下來。看完信后,李玉琴立馬給丈夫回信,她在信中訴說了這10年來的苦難,并把自己對溥儀的思念、依戀全都寫在了信上。

隨后,溥儀寫信邀請李玉琴去撫順探望自己。從1955年到1957年,李玉琴前后5次前往撫順探望溥儀。這五次探望,也慢慢地暴露了兩人婚姻中的矛盾。

第一次:滿懷希望而去,失望而歸

那時,李玉琴經濟很拮據,在大姐夫的資助下,才湊夠去撫順的路費。

溥儀在信中并沒說自己還在改造,因此,李玉琴是滿懷希望去撫順的。她認為,只要見到了溥儀,眼前的困難都能解決,更重要的是,她對記憶中那個瀟灑威武的丈夫,有著濃濃的深情。

可當真正見到溥儀的那一刻,所有幻想都破滅了。溥儀穿著一身棉質制服,頭髮中間夾雜了許多白絲,身體像個老頭一樣佝僂了。

一時間,李玉琴竟沒反應過來,這真的是自己日思夜想的丈夫嗎?兩人相互注視許久,誰也沒說話,最后溥儀動情地喊道:「玉琴。」

李玉琴哭著向丈夫訴說10年來的苦難經歷。溥儀也說了當年一別后,自己被蘇軍逮捕的經歷。

最后,李玉琴打開了那個一路上不敢撒手的小布兜,亮出了帶給丈夫的東西:布鞋、糖和學習用品。這些都是李玉琴省吃儉用,一路上餓著肚子才買到的東西。

這一次,李玉琴滿懷希望而去,卻失望而歸,丈夫已經不是昔日的瀟灑模樣,還成了階下囚,壓根不可能幫助自己。當親友得知溥儀的近況后,都勸李玉琴早日放手,可她終究是割舍不下。

第二次:溥儀對李玉琴的苦難置若罔聞

1955年秋,在針灸大夫林永泉資助下,李玉琴第二次去撫順探望溥儀,她用舊毛線給丈夫織了毛衣、毛褲和背心,還買了文具和糕點。

見面后,兩人又聊了很多,李玉琴向溥儀訴說自己找不到工作的困境,溥儀卻完全無法共情,只是盯著年輕又美麗的妻子,時不時冒出幾句情話來。

出生于皇家的溥儀,雖然已經接受了多年改造,但仍舊不太明白如何給予妻子真正的關心。溥儀享受著妻子帶給自己的溫情,卻無法理解妻子的困境,甚至對妻子的訴苦置若罔聞。

李玉琴覺得很難過,自己苦等了丈夫10年,丈夫卻無法對自己的苦難感同身受,兩人的婚姻出現了一道裂痕。

第三次:意識到兩人的價值觀念不一致

回到長春后,李玉琴又再度陷入了失業的痛苦中,她一邊幫人織毛衣賺取微薄的工資,一邊找臨時工干。

思來想去,李玉琴決定回北京找婆家人幫忙。可令人心寒的是,除了五妹客氣地留她在家里住了幾天,誰都不愿幫忙,甚至看都不來看她一眼。李玉琴只得又灰溜溜地返回長春。

那之后,李玉琴開始對溥儀產生了怨懟之情:如果沒有嫁給溥儀,自己也不會落到這個境地,她開始痛恨以前在「偽滿洲國」的經歷。

1956年春天,李玉琴第三次去撫順看望溥儀,路費還是向林永泉借的。到了撫順后,她沒有立刻去見溥儀,而是向負責接待的管教員李福生提出一系列問題:溥儀何時能得到釋放?釋放后準備怎樣安排他的工作?

李福生無法回答,只是說只要溥儀表現好,一定能早日出來。無法得知溥儀的釋放時間,李玉琴內心苦澀。

夫妻倆見面后,溥儀壓根就沒發現妻子的不對勁,他興致勃勃地講述著前幾天外出參觀「偽滿洲國」的情況,還回憶起兩人那時相處的點滴。這讓李玉琴認識到,兩人價值觀念的巨大差異:「偽滿洲國」已經成了李玉琴心中永遠的傷痛,溥儀卻視那為兩人浪漫的回憶。

第四次:絕望之下,沖動提出失婚

回到長春后,李玉琴再次找到勞動科,她聲淚俱下地訴說了自己的困境,最后在勞動科的安排下,她成了一名正式的圖書管理員。

但她仍舊忐忑不安,害怕自己會因為溥儀被解雇,直到館長找她談心,告訴她可以安心工作一輩子,她這才放下心。

那之后,李玉琴的情緒好轉,繼續和丈夫通信,還常常拿工資給丈夫買書和文具。

李玉琴和母親

雖然館長承諾過李玉琴,可身邊的同事還是建議她和溥儀劃清界限,否則怕有失業的風險。李玉琴內心搖擺不定,直到1956年12月,館內開展評先進的活動,原本李玉琴獲得了一致推選,可卻因為「皇娘」身份被退了回來。

這件事后,李玉琴決定和溥儀好好談一談,因為她擔心自己有一天會因為「皇娘」的身份被辭退。

幾天后,李玉琴第四次來到撫順,李玉琴又問溥儀:「究竟判了多少年啊?」

「沒宣判,沒日期,一切都不知道!」溥儀無奈地搖搖頭道。

李玉琴繼續說:「你在這里也挺好的,不愁吃、不愁穿、不愁工作,有我沒我都一樣,我看還不如解除這種有名無實的夫妻關系!也免得別人說我「還想當娘娘」。再說咱倆年齡相差懸殊,興趣很難一致。」

溥儀急忙解釋:「不!我們感情不是很好嗎?為什麼興趣不能一致呢?」

「你對我雖然很不錯,但總是待在監獄里,將來也不能給我留下兒女,早晚你還得先走,剩下我一個,那時叫我怎麼辦呢?」李玉琴難過得流淚,但還是咬著牙說:「我想來想去還是離了的好。」

沉默片刻后,溥儀痛苦地說:「這是勉強不了你的,我也不應該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你的痛苦上。」

事實上,這次,李玉琴并不是真的想和溥儀失婚,只是因為溥儀始終不能給出一個出獄日期,她非常擔心自己又因丈夫而事業,這才在沖動之下,提出了失婚。

第五次:需求不被滿足,毅然提出失婚

回到家后,李玉琴就后悔了,她整日以淚洗面,又寫信給溥儀,表示自己愿意再等一段時間。溥儀也想挽回這段婚姻,便邀請李玉琴第5次前往撫順。

這就出現了文章開頭那個場景,為挽回婚姻,溥儀破例在管理所和李玉琴同居了。這是兩人結婚14年來首次過[夫·妻·生·活],事后,溥儀對李玉琴說:「這次不一定懷上孩子。你還有什麼困難、什麼要求?都提出來吧。」

可兩人第一次同房,仍舊沒能挽回婚姻,不久后,兩人就正式失婚了。

當時,李玉琴提出失婚的理由有三:其一兩人無法過[夫·妻·生·活],沒有后代,其二自己因為溥儀工作受影響,其三兩人年齡差距大,沒有共同的興趣。

李玉琴在圖書館

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夫·妻·生·活]屬于第一次層次的[生·理·需·求],工作屬于第二層次的安全需求,共同興趣屬于第三層次愛與歸屬的需求。

當一個人的多種需要未獲滿足時,首先應該滿足最迫切的需要,只有該需要滿足,后面的需要才會顯示出激勵作用。很顯然,對于李玉琴來說,最迫切的需求是第二層次的安全需求,她渴望獲得人生安全、職業保障。

可在溥儀看來,李玉琴之所以失婚,是因為兩人無法過[夫·妻·生·活],沒有孩子,所以,他通過同房來挽回妻子。

多年后,李玉琴曾感嘆說:「他覺得我要失婚是因為想過[夫·妻·生·活],這讓我感覺受到了侮辱。」覺得受辱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李玉琴終于認識到,溥儀真的無力也無心幫自己獲得職業保障,這才毅然決定失婚。

晚年時,李玉琴曾說自己失婚后仍舊對溥儀有很深厚的感情,甚至還想過要復婚。

可事實上,婚姻的本質和愛情無關,而是一場價值交換:夫妻雙方拿出自己的價值,和對方提供的價值做交換。

這種價值交換成立的前提是,你提供的價值必須是對方需求的。在「偽滿洲國」時期,溥儀提供了李玉琴需求的愛和歸屬,因此,即便兩人沒有[夫·妻·生·活],婚姻還是可以維系。

但在撫順管理所時,溥儀卻無法滿足李玉琴對安全的需求,即便兩人恢復了[夫·妻·生·活],婚姻也難以維系。

經營婚姻,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共情,洞悉對方的需求,并提供相應的支持,對此,你認同嗎?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