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體式里面怎麼區分開髖和閉髖?兩個一起練,再也不用擔心髖會越練越大了

哆啦A 2023/03/04 檢舉 我要評論

瑜伽體式里面的開髖和閉髖似乎很繞人,事實上是很容易區分的,聽我從源頭說起。

通常我們說的開髖是指恢復髖關節往各個方向的靈活度。這里說的各個方向分為三組六個方向。

他們分別是:

第一組、前屈和后伸。

第二組、外展和內收。

第三、外旋和內旋。

可以看出每2個方向組成一組。這2個方向一個是開髖體式一個是閉髖體式。相當于我們的陰陽平衡,一開一閉一陰一陽。

其中:后伸、外展、外旋是開髖體式;前屈、內收、內旋是閉髖體式。

那怎麼區分呢?用不著死記硬背。繼續往下看。

我們先來看怎麼區分第二組和第三組里的開和閉。

先看下👇圖。

這是一張最基本的人體平面圖。中間我畫的那條紅色垂直線叫:中線。中線把身體一分為二,分成左右對稱的兩部分。

身體各部位離中線近的叫身體內側,離中線遠的叫身體外側。比如大腿內側和大腿外側,就是根據這個來分內外側的。

這二組中開髖體式指:髖關節做遠離中線的動作。最直觀的從身體表面看到的就是大腿離開中線向身體外側打開,看上去身體是打開狀態。所以外旋和外展是開髖體式。看下面的例子。

比如:束角式,下👇圖。離開中線向外打開。

再比如:側角伸展式。下👇圖。

在側角伸展式中,兩邊髖關節做的都是離開中線,向外側打開,所以這是開髖體式。

在這兒順帶提一下左邊髖關節也是開髖動作。所以在練這個體式的時候。記得左髖關節不要往內旋,而是要向外向后方打開。這就是一個體式力的走向問題,是正位的問題,也是細節問題。

比如,簡易扭脊式,下👇圖

右髖做一個向身體中線靠攏的動作。所以這個體式是閉髖體式,反側也要練習。

再來看一個翹二郎腿。下👇圖

也是做了一個閉髖的動作。

所以說蹺二郎腿是一個危害很大的習慣。很多人都是喜歡同一側翹上去。這就相當于你一直在練習同一側的閉髖體式,卻從不坐開髖體式,身體兩側會不平衡,髖也會越來越緊。

再來看第一組動作:前屈和后伸。依然看這幅最基礎的人體平面圖。下👇圖

我們習慣上把正面稱為人體前側,背面稱為人體后側。大腿前側和大腿后側就是根據這個來定前后的。

髖關節向前時叫屈髖,向后時叫伸髖。最直觀的從身體表面來看,在直立狀態下,大腿向腹部靠近,好像腿跟腹部折疊起來一樣,叫彎曲,又叫曲髖或前屈。相反的大腿前側離腹部越來越遠,像伸懶腰一樣打開,叫伸展,又叫伸髖或后伸。

再看舉例說明。

一字馬,下👇圖

上面一條大腿前側向腹部靠近了,所以前髖做的是前屈,下面一條腿大腿前側離腹部遠了,所以后面的髖關節做的是后伸。

再來看,下犬式,下👇圖

髖關節做的是前屈。越來越近,象要閉合到一起一樣。

再比如,輪式,下👇圖

髖關節做的是后伸動作,身體像打開了一樣。

有意思的是很多體式,會同時出現很多種髖關節的運動。比如上面看到的側角伸展式。。下👇圖

右髖做向外開髖的同時又做了一個屈動作。

開髖和閉髖是不是很好區別也很有意思。

在瑜伽練習中,髖關節的體式是先做開髖的體式,后做并且必做閉髖體式。以達到各個方向的平衡。順便提一下,在做肩關節運動時候是反過來的,先做閉肩運動,再做開肩運動。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