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紉蘭:16歲妙齡,因「包辦婚姻」嫁10歲李大釗,相伴28年,丈夫下葬35天,她追隨而去

草莓醬 2022/12/30 檢舉 我要評論

1899年,10歲的李大釗把16歲的趙紉蘭娶進了門。

這對夫妻,是典型的包辦婚姻,趙紉蘭一進門就照顧老人,打理生活,里外一把好手。

李大釗高興壞了,他更高興的是有了個親人。 從那時起,李大釗就管趙紉蘭叫「姐」,而趙紉蘭叫李大釗「憨坨」。

當年日子雖然清苦,但夫妻倆相親相愛。

18歲那年,李大釗自費考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趙紉蘭東挪西借,甚至賣了幾畝田地,才為李大釗湊夠了學費,這一學就是六年。 1913年,李大釗畢業,這時家中已經有了三個孩子。

平日里,李大釗耐心地跟孩子一起學習、做游戲,是個溫柔慈愛的好父親,家里總是充滿了歡聲笑語。趙紉蘭以為,李大釗可以出去找個體面點的工作,他們的日子終于能好過點了。

可是有一日,憨坨低著頭跟她說:「姐,我還想去上學。」 趙紉蘭無聲地看著他,心中五味雜陳。

李大釗說:「姐,你看如今的現狀,我想找到一條出路,讓咱老百姓都能過上好日子。」

趙紉蘭艱難地點點頭:「行。」趙紉蘭又想方設法為李大釗湊足了錢,李大釗前往日本稻田大學學習。

就在那里,他初次接觸共產主義思想,逐步成長為一名無比堅定的無產階級革命者。

1916年,李大釗學成歸國,帶著新知識、新思想,他辦報紙,寫文章,是新文化運動的杰出干將。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爆發,他覺得這才是中國出路和方向,積極宣傳,到處演講。盡管別人說丈夫在干著「大逆不道」的事,趙紉蘭卻覺得丈夫干的是大事,她全心全意地支持丈夫,繼續在家操持家務,帶孩子,無悔無怨。這麼多年的操心勞累,就是鐵打的人也會累,趙紉蘭終于病倒了。

李大釗聞訊,趕緊從北京回家,照顧趙紉蘭,端湯送水,直至她痊愈。 1918年,李大釗受北大校長蔡元培邀請,任圖書館館長和教授,收入總算穩定了下來。

有了經濟條件,李大釗急忙在西城區租了套房子,一家人終于得以團聚。

那時,憨坨雖然已經成了大學教授,可趙紉蘭感覺,她的憨坨還是那麼愛她,從不嫌棄她,那時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 每當家里來客人的時候,趙紉蘭覺得自己土,沒文化,不進步,想躲起來。

可李大釗幫她把衣服拉拉好,頭髮梳整齊,拉著她的手給客人鄭重介紹:「這是我的妻子趙紉蘭。」李大釗在外面再忙,一回到家,就擼起袖子幫助趙紉蘭做家務,帶著孩子一起學習游戲,讓趙紉蘭感受到家庭的溫馨,愛情的甜蜜。 丈夫干的那些大事,她雖不懂,但她知道,自己不能拖丈夫的后腿。

因此,每逢丈夫和教授學生在家里開會,她都在門口把風。李大釗身兼北大教授和圖書館館長,又同時在好幾個學校講學,一個月的收入有300塊大洋,應該算是很可觀了。

可他們家的日子還是捉襟見肘,為什麼呢?因為李大釗常常「只知有主義,而忘記有家。」

每次一發薪水,他就自覺拿出80元來作為組織的活動經費,還時不時資助學生、工友,到最后就所剩無幾了。

當時的北京,400大洋都可以買下一套四合院,可李大釗一家租住在舊房子里,穿著粗布衣衫,手工布鞋,還像生活在農村。 北大校長蔡元培知道情況后,不得不讓會計在發薪水時,專門留下50大洋,直接發給趙紉蘭,否則他們家的生計都成了困難。就這樣,趙紉蘭仍舊沒有怨言,全力支持丈夫。

她省吃儉用,維持家中生活,照顧好兒女,到最后甚至還能省出些錢來,又交還給丈夫。李大釗生前常說:

「姐呀,我此生對得起天下,對得起師長、朋友和學生,唯獨對不起你!等我忙完了閑下來,一定完成你的心愿,好好教你認字。」可李大釗總也閑不下來,而且他從事的事業充滿了危險。

1927年4月,軍閥張作霖為了自己的利益,以反革命的名義抓捕了李大釗,并把他處以絞刑。

事情來得那樣突然,趙紉蘭得知李大釗去世的消息,猶如晴天霹靂,一下暈倒在地。

孩子的痛哭聲喚醒了她,等她悠悠醒轉,想到丈夫已不在人世,不由放聲大哭,又一次哭暈過去。 趙紉蘭恨不得立刻追隨丈夫而去。無奈孩子們還小,她不得不堅強地活下去。李大釗去世后,由于種種原因,沒有下葬,暫時停靈在北京妙光閣街浙寺,這成了趙紉蘭的一塊心病。六年過去了,1933年,趙紉蘭病情加重,她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找到當時的北大校長蔣夢麟,懇請他們幫忙,將李大釗下葬。在北大教授和地下黨人的合力下,李大釗在萬安公墓入土為安。

下葬當天,他們為李大釗舉行了公祭活動。 李大釗公祭后的「五七」,趙紉蘭安然闔上了雙眼,與李大釗合葬于萬安公墓。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