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4月3日,陸小曼在上海華東醫院因病逝世。陸小曼火化后的骨灰,一直無人認領。23年后,陸小曼遠在台灣的娘家侄兒,才在蘇州建立了一座陸小曼紀念墓。
陸小曼生前想和愛人徐志摩合葬的心愿,終是成了空,因為徐志摩的兒子徐積楷一直不同意!
那些遺失在民國風里的故事,是徐積楷心頭永遠的痛
徐積楷的小名叫阿歡,1918年出生,那是父母包辦婚姻的第三個年頭。 小阿歡出生沒多久,父親徐志摩就留洋去了。2歲那年,母親張幼儀也去國外和父親團聚。小阿歡留在家里,和祖父祖母生活。
長大后,阿歡才知道,母親去了國外, 過上了不堪回首、讓人淚目的留學生活。在母親生下弟弟彼特的時候,父親逼著母親簽了失婚協議后,就去追求自己的愛情去了。
母親在德國獨自撫養著弟弟彼特,幸虧有舅舅張君勱的幫助。可是,在彼特3歲的時候,卻又意外夭折了。傷心欲絕的母親在1926年回到了上海,阿歡又見到了消瘦的母親。
之后,母親帶阿歡去北京念書。
此時的父親早已回國,整日沉醉在與陸小曼的浪漫中, 完全來不及眷顧家里的老父老母,和尚在成長中的阿歡。
1931年11月19日,父親徐志摩墜機身亡。
13歲的徐積楷和家里的長輩,一起去飛機出事的地點接父親回家。一遍狼藉的墜機現場,他們找到了徐志摩。
父親的雙手黑紫斑斑,指甲嵌滿泥血,面形很慘。應該是飛機墜地的時候,父親還活著,而且父親還經歷過激烈的求生的掙扎,以至面部有些扭曲。
雖然13年的成長歲月里,父親幾乎都在缺席。但是,阿歡知道,從此后父親要永遠地缺席了。
徐家一直不曾接納陸小曼
在阿歡的記憶中, 自己的祖父就從未曾接納過陸小曼。
在父親和陸小曼交往的時候,盡管他們相互愛的很深, 祖父徐申如卻一直反對。眾所周知的原因,陸小曼當時是有夫之婦。
出生在封建社會的徐申如,對兒子驚世駭俗的感情非常反對,甚至不惜以斷絕徐志摩的生活開支,來試圖阻止他們在一起。
愛情的力量是偉大的,哪怕有萬人阻擋,父親和陸小曼也沒有投降!
1931年4月初,徐志摩的母親病危,徐申如將徐志摩召回。當時, 徐志摩想讓自己的妻子陸小曼回來侍奉婆婆,卻遭到了徐申如激烈反對。祖父說:
「她若來,我即走!」
後來,祖母錢慕英在4月23日去世。
陸小曼一身孝服趕來奔喪,祖父徐申如知道后,派人在半路上阻攔了陸小曼,無論如何也不準她進入徐家的門。 為此,父子倆在母親的靈堂前反目。
再後來,父親徐志摩罹難,60多歲的祖父徐申如老淚縱橫, 對陸小曼的怨恨更深了一層,徐家對陸小曼的痛恨更是無以言表。以至徐志摩的追悼會,徐申如都不肯讓陸小曼參加。
1944年3月21日,祖父徐申如病逝于上海。兩年后,阿歡和母親一起把祖父葬在了父親的身邊。
陸小曼放任自我的后半生,更是讓徐積楷無法接受。
陸小曼本來就是富貴人家的嬌嬌女,空有一身才華。在丈夫徐志摩離世之后,不再日日交際,也失去了生活的來源。
為了生存, 陸小曼和有婦之夫翁瑞午一直同居。翁瑞午不僅有愛人,還有幾個孩子。這種剪不清理不清的混亂關系,在當時的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雖然徐家不待見陸小曼,但陸小曼是徐志摩名義上的妻子。在徐積楷看來, 這種公然和有婦之夫同居,就是對父親和徐家的一種傷害。
人人都有婚姻自由,陸小曼也有。既然陸小曼在后半生選擇了跟別的男人, 那就可以說, 她陸小曼已經不再是徐志摩的妻子好多年了!
這樣的人,怎麼可以再回來和父親葬在一起呢?
徐積楷的心里是怨恨陸小曼的
徐積楷長期在國外工作和生活,他的思想應該與祖父徐申如不同。他對陸小曼的怨恨也與祖父有區別。
也許,在長大的阿歡心里,對父親與母親的婚姻,對父親與陸小曼的愛情早就釋懷了。後來,徐積楷在書中慢慢地了解了父親, 知道父親是個很熱情,對朋友很真心的人。
尤其是父親留在世間的作品,和父親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的影響力,都讓徐積楷覺得 自己的父親是個很了不起的人!
在美國,徐積鍇和父親的老友胡適、梁實秋等人常常有來往。
他目睹和父親同輩的人,在新的社會制度下頤養天年, 他多麼希望自己才華橫溢的父親還活著呀!
有一次接受采訪時,徐積鍇忍不住說:
「我覺得,我父親命太苦!」
在他看來,父親追求自己的愛情沒有錯。但是,陸小曼揮金如土,害得父親為了生計身兼數職,四處謀錢,長年累月在京滬兩地疲憊地奔跑。
陸小曼作為妻子,不僅沒有在生活上照顧好父親,還讓父親為了滿足她奢侈的生活而把命送斷了。
毫無疑問,父親娶回的陸小曼, 不是個好妻子,不過是個敗家子罷了。
不能是站在徐家的角度,還是站在做兒子的角度,徐積鍇都不愿意將父親和陸小曼在一起合葬。
因為,他無法說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