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芝秀:不愿吃苦和軍官私奔,晚年落魄做女傭,兒子:我不認識她

棉花糖 2023/02/22 檢舉 我要評論

都說民國愛情十有九悲,可是有的人的悲,是因為當時的社會環境所導致的,因為戰火紛飛,沒有辦法得到一個安穩的生活,這些還情有可原,畢竟大環境,一個人很難去改變。可是有的人,原本擁有一個很幸福美滿的婚姻,可她卻不走尋常路,喜歡上另一個男人。于是她選擇了紅杏出墻,拋棄了自己原有的丈夫和孩子們,與她喜歡的男人私奔了。

可是未曾想這個她放棄了一切去追求的男人,并沒有給她帶來什麼錦衣玉食,反而讓她的生活墜入谷底, 最后只能靠幫人洗衣,做仆人維持生計。後來她的兒子再見她的時候,都不愿意認她這個母親。

被藝術包圍的浪漫愛情

我們今天說的這個負心的女人,叫做陳芝秀,而那個被她拋棄的男人叫做常書鴻,提起陳芝秀可能幾乎沒有什麼人知道,但是要是提起常書鴻,許多文藝工作者對他應該都十分了解。

這位被譽為敦煌守護神的中國第一代敦煌學家,為敦煌所付出的,不只是他自己在藝術上的所有能力,還有他的家庭,比如第一任妻子陳芝秀,之所以會離開他和敦煌,有著莫大的關系。

1908年,陳芝秀出生在江南水鄉,自小家境優越,有著父母的寵愛,接受著良好的教育,是一個實打實的名門閨秀,而且她還有很高的藝術天賦,在繪畫和雕塑上,都比較擅長。

本身就優秀的陳芝秀自視甚高,少女懷春,青春期的她一直想找到一個能夠配得上自己,也讓自己佩服的另一半, 直到她17歲的時候,認識了常書鴻。

此時的常書鴻是浙江大學的美術教員,一表人才又有藝術天賦,是陳芝秀心中理想的另一半, 陳芝秀深深的為他著迷,郎才女貌的二人相識之后, 很快便走到了一起,結成連理,組成家庭,他們的婚禮十分隆重,也充滿了藝術氣息。

結婚之后,二人便一起去到了法國,常書鴻學習繪畫,而陳芝秀學習雕塑,雖然是不同的專業,但 同在藝術領域,讓他們有了很多共同話題。

新婚的夫婦的生活中總是充滿了甜蜜,他們也是如此,而且在法國,這樣一個浪漫之都里,被藝術所包圍的他們,是人人都羨慕的神仙眷侶。

他們二人還共同建立了中國留法藝術學會,在法國的華人圈子里小有名氣,1931年,他們的第一個女兒出生了,他們在法國的家里多了一個成員, 對讓陳芝秀對法國又多了一份留戀,她想要留在法國,留在繁華的巴黎。

但是常書鴻的夢想卻是回去報效祖國,他來到法國只是為了在藝術上進行深造,提升自己的鑒賞能力,他們漸漸地開始有了一些分歧。

直到1936年,常書鴻受教育部部長王世杰之邀,準備回到祖國,但其實王世杰的邀約,并不是他回到祖國的主要原因。在他心中,他想去到敦煌,想去看看莫高窟,他被莫高窟所擁有的藝術震撼著。

陳芝秀并不想回國,但是常書鴻已經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哪怕陳芝秀再不愿也只能和常書鴻一起回到了祖國。

被戈壁黃沙斬斷的愛情

最初回國之后的常書鴻,在國立藝專任校長,後來又在教育部任職,可在他的心里,對敦煌依舊有著向往,只是還沒有機會去到敦煌,畢竟此時的中華大地上,戰爭四起,炮火紛飛,本就不愿意回來的,陳芝秀看著如今的祖國,不知是后悔還是無奈,對常書鴻也多了一絲怨氣。

1941年,他們的兒子出生了,又一個小生命的誕生,讓陳芝秀放下了對常書鴻的不滿。可是,不久后,敦煌藝術研究所成立了,常書鴻長久以來的夢想仿佛就在眼前,他終于可以去往敦煌了。

這個好不容易來到的機遇,卻不是每個人都想要,陳芝秀就不想要, 她不想去敦煌,敦煌在她的心里就是一個荒涼的地方,雖然有很多常書鴻向往的藝術,可那不是陳芝秀的理想。

他們這一大家子到了敦煌之后,真的如陳芝秀想的那般,過的艱苦且凄涼,在這片戈壁黃沙之上,這樣枯燥乏味且艱苦的日子,她真的是過不下去。

恰在此時, 一個叫做陳忠清的人,來到了敦煌,成為了常書鴻的門生,與陳芝秀相識了, 陳忠清是一個體貼細心的人,有時候常書鴻工作繁忙,陳忠清便會幫忙照顧陳芝秀和她的孩子, 漸漸地,陳芝秀愛上了陳忠清他們二人仿佛心意相通,兩個同樣不喜歡敦煌的人,對這片土地沒有感情,于是 選擇私奔

陳芝秀不僅拋棄了常書鴻,也拋棄了那兩個年幼的孩子,在荒涼的敦煌戈壁上,兩個孩子就這樣沒有了母親。

得知陳芝秀離去的時候,常書鴻第一個想法就是要把陳芝秀追回來,他騎著馬連夜的追趕,本就是突發的事情,已經讓常書鴻傷痛不已,長時間的趕路累的常書鴻暈倒在了戈壁上,好在被人救了回來。

失去了妻子,再傷心又能怎麼樣,他還有一對年幼的孩子,就算是為了孩子,常書鴻也要挺過來。反觀和趙忠清私奔之后的陳芝秀,最初的時候生活還是很不錯的,陳中清是國民黨的軍官,在杭州也小有權勢,可是在新中國成立后, 趙忠青被判入獄,後來還死在了獄中。

陳芝秀就這樣成為了孤身一人, 一直依附于趙忠清生活的她,沒有經濟來源,為了能夠活下去,她只能放下身段,去打工做仆人,再也不是原來那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千金小姐了。

結語

後來,陳芝秀見到了兒子常嘉煌,常嘉煌一時間都沒有認出這個和以前大不相同的母親,可是哪怕認出來了,他也并不認他,還說自己不認識她。 對于陳芝秀之前拋棄自己和妹妹還要有父親的這個行為,哪怕是作為兒子也不能理解。後來直到陳芝秀過世,也只見到了兒子這一面而已。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