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有關于神童的軼事一直為人樂道。
白居易九歲精通音律、曹植情急七步亦能成詩、司馬光十五六歲無書不曉、蘇軾早慧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可以說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別人家的孩子」一直都存在,而且都優秀的風格迥異,各有千秋,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自古以來凡是關于神童,總會伴隨著一些不太合乎常理但結果卻出人意料的奇聞軼事。
就比如今天要說的這位小神童,那他究竟干了件什麼事兒呢?
原來七歲的他,寫信和父親要錢,父親同事看到信后,表示:把我小女兒許配給他吧。他是誰呢?他是「國學大師」黃侃,聽我娓娓道來。
黃庭堅
父親英雄兒好漢
在湖北蘄春縣青石鎮的大樟樹村,有一戶姓黃的人家,黃家的來頭可不小,男主人 黃云鵠是宋代著名文學家、書法家 黃庭堅的第十七代世孫。
黃云鵠本人也不愧是名家后代,優秀的他在咸豐三年考中了進士,做了清朝的二品官,任四川省鹽茶令一職。
鹽茶令在別人眼中可是個「肥差」,但是在性情耿直,為官清廉的黃云鵠看來這官可并不好做,所以沒過多久黃云鵠就離開了他所痛惡和不齒的官場,外出謀職了。
黃云鵠雖然官場失意,但是這并不影響他深厚的學識和見解,更何況他還培養出一個令他非常驕傲的兒子——黃侃。
黃侃
黃云鵠67歲老來得子,因此歡喜的不得了,對小兒子黃侃的教育自然是悉心又嚴厲,不敢有一絲疏忽。
因此黃侃3歲便開蒙,起初是背唐詩宋詞,四五歲就師從 江叔海先生修習四書,從那時候開始黃侃過人的才氣就開始慢慢涌現。
1890年,黃侃因為父親辭官,不得不跟隨家人從四川回到湖北老家。
回家后的黃云鵠沒了工作,為了維持一家的生計,不得不去南京謀了一份教書先生的差事。
黃云鵠常年不在家,雖然沒有父親的陪伴但小小年紀的他卻懂得父親的品格與意志。
因為做官清廉,從蜀地回鄉的黃家人仍然是一窮二白。
一天黃侃正在念書,母親周氏打斷他說: 兒啊,咱們現在的日子吃緊了,你趕緊寫封信讓你爹爹給寄些錢來。
周氏沒念過書,所以信由黃侃代筆,周氏說什麼黃侃就寫什麼,周氏說完便出去了,此時的黃侃覺得自己應該跟父親說點什麼。
該說點什麼呢?
雖然自己的童年缺失父愛,但是早慧的自己很能明白父親的志氣與品行,對此也是敬佩不已,干脆就寫首小詩吧!
「父作鹽梅令,家存淡泊風。調和天下計,杼軸任其空?」
輾轉多日,信被送到黃云鵠的手中,碰巧黃云鵠看信的時候,他的同事王鼎丞在邊上,當王鼎丞看完這首小詩之后,赫然驚喜。
一邊鼓掌一邊對黃云鵠說, 黃兄,你兒子好才情,了不起,真是太了不起了!
特別是當王鼎丞聽完黃云鵠說他的小兒子黃侃當時只有七歲之后,這位成年人更是無法抑制自己的激動。
平靜之后,王鼎丞覺得黃侃實在是個人才,他對黃云鵠說, 我家正好有一小女,與你兒子年齡相仿,你兒子我就預訂成未來女婿了!
黃云鵠當爹地聽見自己兒子被夸,心里自是高興,現在又定了「娃娃親」,也算是雙喜臨門,這兒子培養的也的確沒給老黃家丟臉。
老話說,「三歲看大,七歲至老」,這王鼎丞的眼光確實不差,也懂得快速占得先機,就這樣還遠在湖北老家,只有七歲的黃侃,「被定親」了!
黃家公子和王家小姐,因為一首詩從此便有了牽絆,提前締結了婚約,這聽起來真是一件十足浪漫的事兒。
但結局真的像是所有浪漫愛情童話中那樣,一對璧人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了嗎?
當然不是!
是天才也是瘋子
1896年,當時十歲的黃侃追隨父親來到了武昌,這是他學業生涯的轉折點也是做學問的起點。
在武昌期間,黃侃飽讀經史,縱覽群書,能做詩文,能評時事。
到了1898年,父親黃云鵠去世,黃侃為其丁憂守孝,1902年進入武昌普通學堂,后因為宣傳排滿思想而被學堂開除。
剛剛正經的上個學堂,就被開除了,然而這才是這位黃大才子「瘋」的開始。
雖然飽讀詩書,才氣過人,但是黃大才子時常恃才傲物,目中無人,正應了那句話,本事大脾氣就大。
黃大才子前腳剛被學校開除,后腳他的貴人就出現了,那就是與黃侃父親有舊交的「官場老狐貍」—— 張之洞。
張之洞看黃侃年紀輕輕就有此才情,又加上他是故人之子,因此便官派黃侃去日本早稻田大學去留學。
黃侃被送去日本開眼看世界期間,遇上了另外的一個「瘋子」——章太炎。
章太炎
日本留學期間,黃侃住在章太炎樓上,有一天半夜黃侃要小解但太急走不到廁所,于是按他的性子就地解決。
一陣淅瀝瀝的聲音加上腥臊味兒嗆醒了正在睡覺的章太炎,于是章太炎朝樓上大罵起來,那個不長眼的撒尿不去廁所,往人臉上撒。
黃侃也是個暴脾氣,雖然干了沒理的事兒但絲毫不影響他理直氣壯地與之對罵,罵著罵著兩人突然發現彼此早已聽聞對方大名,于是激烈的對罵變成了默契的對談。
黃侃與章太炎的交情按現在的話來說,有種不打不相識的感覺,兩人之間雖然相差17歲的年齡差,但是章太炎卻對這位「小老弟」青眼有加。
而和章太炎的結交,對于黃侃的學術研究是有很大裨益之處的。
本事大脾氣更大
黃侃的學問大到什麼程度呢?
他在經、史、子、集著作中幾乎無所不通,尤其在晦澀難懂的音韻和訓詁領域,或許得益于開蒙早,但主要原因還是人家腦瓜子靈光。
天才少年總有著下巴頦朝上的迷之視角,所以他們恃才傲物,性情耿直,很多時候還會言語中傷別人。
被黃侃大才子中傷的人不在少數,其中很多都是近現代文學史上響當當的人物,比如胡適,再如陳獨秀。
陳獨秀
說有一次陳獨秀拜訪章太炎,黃侃回避到里屋,陳獨秀在談及清代漢學代表人物的時候,說了一句,湖北似乎沒出什麼大學者。
這可好,就這一句話惹毛了里屋的黃侃,他從里屋沖出來說, 是湖北是沒出什麼大學者,但是安徽出的大學者也不一定就是你陳獨秀。
霎時間,陳獨秀愣在那竟無言以對,最終悻悻而歸。
還有一次是黃侃偶遇胡適,作為守舊派的他,本來就對胡適的白話文改革運動頗為不滿,這次剛好逮著機會了。
黃侃上前對胡適說,你口口聲聲要推崇白話文,實際上就是虛情假意做樣子。
胡適對黃侃的話十分迷惑說,你為什麼這麼說?
黃侃說,要推行白話文,那你自己就應該做出表率先去改名字,你就不應該叫胡適,你該叫「往哪去」才對。
胡適
黃侃說完,胡適瞬間遭遇了陳獨秀一樣的尷尬,此時他對這個言語刻薄的人竟說不出一句話來。
黃侃的壞脾氣和刻薄在學界是出名的,連他的同門 周作人都說:
大師兄的學問在學界確實數一數二無可挑剔,但是他的為人嘛.......
只能說他的學問和脾氣成正比例,有些事情不能細說,他的很多做法我實在不敢恭維。
天才不僅脾氣大,性情還古怪,為人處世總是特立獨行。
當時在大學教書的名流眾多,人人都是西裝革履,皮包隨身,小汽車下黃包車接,好不氣派。
眾多教員里唯獨黃侃是一股清流,他對自己的衣著打扮完全不講究,經常穿一件半新不舊的長袍,能看得出那衣服是穿了洗洗了穿,出鏡率極高。
黃侃不注重自己的個人形象也就算了,他還時常不守規矩。
中央大學規定師生進出校門一律要佩戴校徽,有一次門衛上前攔住未佩戴校徽的黃侃,黃侃竟然沒理攪三分。
他對著門衛大聲嚷嚷著說,我就是名片,你要不就把我拿了去。
門衛一時無言以對。
這場尷尬最終由校長調和道歉才算了事。
看來黃大才子雖然是學富五車,但是就人品和風評說,大家都是頗有微詞。
其實黃侃讓大家嘩然的不只是他為人處世的態度,還有他對對待感情的方式。
你一定會問了,黃侃和當年那個一首詩就「贏」來的美嬌娘過得怎麼樣了。
情種還是渣男
黃侃七歲時憑借一首詩當嫁妝定了一門親事的故事已經傳為佳話,也是黃神童眾多軼事中最為人樂道的一件。
黃侃的這位原配夫人名叫王采蘅,是位賢良淑德,溫婉可人的女子,黃侃與之結婚后日子過的也還算是平順。
但兩人之間卻有著無法逾越的鴻溝,那就是學識。
黃侃是懂風花雪月詩詞歌賦的文人,而王采蘅是個只知道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弱女子,因此沒有共同語言的包辦婚姻終究難以為繼。
在黃侃教書之后,見識了校園里形形色色新潮鮮活的女學生們,他更是將這位發妻和這段婚姻拋之腦后了。
他甚至還干過一件讓人非常不齒的事情,在自己的辦公室門口立了一塊寫著 「座談不超過五分鐘,女學生除外」的木牌。
沒想到啊,黃侃你除了是個才子,是個頑主,還是個好色之徒。
很快的黃侃就盯上了一個叫 黃紹蘭的女孩,這女孩有膽氣有見識,他志氣滿滿地想,這樣的女子我黃侃怎麼能不拿下呢!
而一邊的黃紹蘭同黃侃在一起能找到志向與激情,但黃侃也是她一輩子的痛。
為了黃侃,她不惜與家人斷絕關系,即使黃侃隱瞞了自己的婚姻狀況,黃紹蘭還是為他生下孩子,但最終黃侃卻無情的拋棄了她,令結新歡。
持續的打擊讓黃紹蘭患上了精神疾病,彌留之際的黃紹蘭一直重復著四個字「季剛負我」。
可憐貌美才高的女子遇到黃侃這樣的無情人,陷進去就毀了一生,與黃紹蘭有同樣遭遇的還有另外一個女學生。
她是黃侃在拋棄黃紹蘭之后認識的,但最終的結局和黃紹蘭一樣,也是懷著身孕被昔日那個柔情蜜意的才子無情的拋棄了。
令人唏噓的是,黃侃一生感情新聞不斷,在關系中的大多數女子都被黃侃無情辜負,最終她們都是大才子見色起意后隨意丟下的玩物,在感情被消耗殆盡后過著悲慘的一生。
黃侃如果換在今天來說應該是個人人喊打的渣男了吧,畢竟連他師父 章太炎的妻子湯國梨都公開對黃侃的行為表示過不滿。
她說,黃侃這人就是有文無形,為人所不齒,簡直就是個「衣冠禽獸」。
黃侃一生光有記錄的情史就有九次,其中有好幾次都是與自己的學生,黃侃的最后一任妻子甚至是他女兒的大學同學。
此女名叫 黃菊英,最終在黃侃猛烈追求的甜蜜攻勢下徹底臣服。
或許是這女孩真的有本事讓浪子回頭,或許是黃侃上了年紀,撩不動了,最終黃菊英成了陪伴黃侃走到生命最后的女人。
人說才子多風流,雖然民國時期是允許妻妾制,但黃侃卻傷了太多女人的心,他做的這一切可不是用什麼天才或者是瘋子頭銜能洗白的。
最先被他辜負的那個賢淑的王家小姐,因為他而毀掉一生,最終悲慘死去的黃紹蘭.......黃侃的學問和他在感情上良知出現了斷崖式的反比。
一時間,這個極具才情的男人變得讓人又愛又恨,都說自古才子多風流,黃侃這風流的實在是有些太過分了。
倘若知曉黃侃在感情之上會如此做派,不知王鼎丞是否還會在其七歲之時就為女兒定下這門婚事?
毀譽參半,復雜一生
論學識,他是早慧的天才兒童,是中國音韻與訓詁學領域的元老,是無所不曉的大學問家。
論人品,他時而幽默,時而乖張。脾氣古怪暴躁,大家對他的評價千人千面。
論感情,他負了太多花樣女子,感情的債他終究是欠下了太多。
1935年秋天,黃侃走完了自己50年的短暫人生,臨終前還告誡子女說,別學我。
這三個字不知道他是在說不要學他的為人呢,還是不要學他處理感情的方式
神童的故事就此落幕,不是傷仲永那般讓人感嘆,也沒有王勃那樣令人惋惜。
從來沒有完美的人,也從來沒有完美的人生。
上天在給你一些天賦的同時也一定會附贈你一些缺陷,對于國學大師黃侃來說道理也一樣適用。
他是神童不假,但他首先是一個不完美的人,他可以吟詩作賦艷驚四座,也會陷在自己七葷八素的感情里回不了頭。
但他依然是地位極高的學者,至少在他擅長的領域里,他仍舊會是一束照亮前路的光。
只是可惜了那些曾經正處于大好年華的青春少女們,她們最簡單平凡的夢想不過是一生一世一雙人罷了。
可能她們曾經以為肆意瀟灑的黃侃就是自己一生的歸宿,可誰能想到才子用甜蜜溫存的話哄人的同時,也暗藏了扼殺命運的刀。
自古以來,癡女多遭怨男負,其實反過來想也不奇怪,像黃侃這樣高質量的怨男,也難怪姑娘們會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黃侃一生大學問傍身,堪稱完美無懈可擊,但這「濃墨重彩」,復雜糾葛的情史一出,就不免讓人唏噓感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