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下塵泥一點無,性便泉石愛清孤。當時不惹湘江恨,葉葉如何有淚珠。」一提到菖蒲,就會浮現它一襲淡綠薄紗,染一身雅致芳菲的模樣,雖然小巧,也著實別致;
又是一年春光入眼,花韻還在趕來的路上,很多人在周末的時候,都會選擇去踏青,而在一些深山老林,或者小溪河畔,總能看到一些萌動的生機;
其實,就有今天的主角「菖蒲」,它是 長在石頭縫里的「靈草」,遇到不妨挖一棵,養在家里「有好處」,葉色青翠飄逸,氤氳幽微草香,清新婉約,真的好看。
為何稱為「靈草」
這一株普普通通的菖蒲,為何在民間也被稱為「靈草」,它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呢,原因有兩個;
【原因一:寓意好】
很多花卉植物,之所以會受歡迎,就是因為它們的寓意很好,菖蒲也也一樣,據說可以「保家宅平安」,是一種吉祥的植物;
每一年端午到時候,一部分人家就會在門口懸掛菖蒲,甚至有些人,會直接在室內擺一盆菖蒲,甚 至可以利用菖蒲和山石,苔蘚,玩件相匹配,彰顯出方寸之美;
【原因二:能驅蚊】
和其他綠植不一樣,菖蒲能釋放一股淡淡的青草香,這一股若有若無的香氣,可以提神醒腦,驅趕蚊蟲;
特別是在古代,菖蒲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在書房擺上一盆, 燈火搖曳,綠草相依,暗香襲來,整個人都舒展了,挑燈夜讀時也更舒服了。
菖蒲的生長環境
古人云: 「清氣出風塵以外,靈機在水石之間。」細品這一句詩,其實就能知曉它的生長環境,它的葉片青翠飄逸,但是根系也不發達,因此都是生長在小溪河畔這一類「空氣濕潤、陽光柔曼」的位置;
當然,在一些田野邊、懸崖峭壁的陰涼角落,也可以看到菖蒲的身影,但是葉色會較為暗淡、干癟,缺少了一股靈動、水潤的美感;
菖蒲的外形特點
與其他植物不一樣,菖蒲雖然小巧,但是卻很俊美,古人稱它有一股鄉野之氣,細看一下,莖葉粗壯,猶如老物,葉片飄逸,碧如翡翠,這兩種同時聚集在一種植物上,自然彰顯出一種別致的美;
特別是當菖蒲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時,長在戶外,風撫細枝若撫琴,滲進窗欞的曲目,達到縮龍成寸效果;放在室內, 桌案攤開素箋,筆尖蘸取春露,菖菖芬芳入脾,不覺一陣清氣上揚。
菖蒲移栽技巧
大自然的地理優勢,讓菖蒲更有一種美感,周遭樹林石影的遮擋,臨近水源水霧的滋養,讓菖蒲在保證日曬的時候,還能吸收到充足的水源,滋養;
外加,大大削弱了陽光強度,能讓菖蒲在正常日曬時,正常光合作用,葉片隨時可以吸收到水汽,并充分光合作用;
如果遇到「菖蒲」,應該如何移栽呢,方法很簡單,量出距離,一般在距離2公分左右位置,朝下扒土,鏟子要深入6公分左右,盡可能保留護心土,降低根系的損傷率,之后把它們移栽到花盆中可以了;
菖蒲緩苗小技巧
菖蒲葉子柔韌青翠,猶如玲瓏之劍,觀賞性很高,移栽后必須做好養護工作, 建議一開始就選擇透氣比較好的花盆,如果想配合比較別致的花盆,盆底要多打孔,提高疏水性;
而無論什麼花盆,建 議先在花盆底加一層蛭石,澆水后水分不會堆積在盆底,移栽后澆一次透水,之后放在陰涼、通風的位置進行緩苗,期間再澆水,但可噴水霧,提高濕度;
緩苗工作的重心是降低消耗,所以不能頻繁澆水,而是要讓根系去適應這個新環境,同時不能暴曬,降低葉片的壓力,并適當噴水,讓葉片去吸收水分,一般一周左右就能緩苗成功。
養護小技巧
菖蒲小巧葳蕤,一叢并發,與蘭、菊、水仙人稱「花草四雅」,因此它們的習性上有點類似,那就是必須在半陰位置養護,所以古人才會將菖蒲放在室內。
當然,想將菖蒲養得更好,古人也做了概括:「 不資寸土、不假日光」,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配置好透氣、肥沃的土壤環境,選擇半陰通風的養護環境;
后續再配上石頭等裝飾物, 移到室內,置于案頭,放在茶室,都生機勃勃,一派野趣讓人不居山林,卻能有做野人般的歡喜
結語: 一株蒲草,配以水、石、苔,就是一幅活的山水畫,這一種特有的氣韻,也塑造更多種可能,發揮想象,將盆栽菖蒲養,成觀賞性極強的盆景,怎能讓人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