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生女兒尚還在世,卻逼迫自家女婿抓緊納妾,這一舉動居然出自老丈人之手,乍聽起來,似乎有些難以理解。
不過,這個奇葩的橋段,并非現代家庭倫理劇中的狗血劇情,而是在民國時期發生過的真實故事。
這位「被迫納妾」的女婿,就是軍閥割據時期大名鼎鼎的「山西王」,閻錫山。
晚清沒有自由戀愛,出身優渥如閻錫山,也逃不開「拆盲盒」般的包辦婚姻。
為了延續家族香火,閻父在當地挑來挑去,最終選擇了出身名門望族的徐竹青,期盼她過門后,能為閻家開枝散葉。
1897年,兩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日子過得很是順遂。
有了兩個大家族的幫襯,閻錫山在事業上更是如虎添翼,職務青云直上,徐竹青也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條。唯一讓全家人苦惱的事情,是徐竹青的肚子遲遲沒有動靜。
老話說,不孝有三,無后為大,閻錫山是家中獨子,到他這里斷了香火可不行。閻錫山的母親見狀,只好不停地前來催促,讓兒子抓緊納妾,不要一棵樹上吊死,盡早延續香火才是大事。
然而在婚后的相處中,對于徐竹青這個「包辦」而來的妻子,閻錫山卻是越來越喜歡。
他甚至覺得,哪怕此生沒有后代,對于他們夫妻來說也不是什麼問題,于是一直拒絕母親的提議。兩人結婚十四年,閻錫山對徐竹青始終如一,從來沒有因為子嗣的事情對徐竹青生過氣,很是難得。
閻錫山的專一,不僅讓妻子頗為動容,甚至也打動了自己的岳父徐一敬。
自己女兒嫁過去,卻不能為夫家延續香火,此情此景,讓岳父也感到非常愧疚。
1914年,在岳父的催促之下,閻錫山終于松口,不情愿地娶了14歲的許蘭森為妾室。
成親當日,閻錫山不僅無半點溫存,反而強硬地給小妾立下了兩條規矩:
「第一,進門之后,你不得再叫許蘭森,改跟大太太姓徐;第二,將來你生的孩子,只能管大太太叫母親,叫你自己,只能喊姨。
對于這一「不平等條約」,徐蘭森卻毫無怨言,一口答應。
徐蘭森過門之后,肚子非常爭氣,前前后后生下了四兒一女,五個孩子讓閻家頓時熱鬧了起來。
對于這五個孩子,徐竹青也視如己出,一家人早年間過的非常和諧。
只可惜,這樣的和平日子,并沒維持太久。
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閻錫山也受到了影響,安排徐蘭森帶著孩子們去大連避難,讓徐竹青在家照顧公婆。幾個月之后,風波平息,徐蘭森帶著孩子們返回山西,一家人得以重聚。
然而吃團圓飯的時候,徐竹青卻發現,孩子們已經改了口,對著徐蘭森叫媽。
這樣的畫面,讓生性敏感的徐竹青非常難過。她這一生不能擁有自己的孩子,危難之際選擇留在家里照顧公婆,給予了閻錫山莫大的支持,如今面對妾室的越矩,怎能咽的下這口氣?
徐竹青再也無法忍受,跑去院子開口大罵,全家上下無人敢上前勸,生怕火上澆油。閻錫山和徐蘭森更是不敢說什麼,只能任由這個當家主母撒潑,最后還是徐竹青的公爹閻老爺子親自出面,方才擺平了這件事。
面對這樣的情況,閻老爺子修訂了家規: 從此之后,孩子們喊徐竹青「婆」,喊生母徐蘭森「媽」,以作區分。
但在徐竹青看來,與出身卑微的小妾平起平坐,這是個莫大的羞辱。
但畢竟家規是公公親自修改,自己也只能作罷。盡管心有不甘,徐竹青跑回房間大哭一場后,第二天又恢復了往日的理智,仿佛什麼都沒發生一樣。 徐竹青的委屈,閻錫山都清楚。
此后的日子里,閻錫山更加疼愛妻子,無論出席任何場合,都帶著徐竹青,給足了徐竹青面子。
時間一久,一家人的關系也漸漸有所緩和,三人就這樣繼續和平相處。 閻錫山不想偏袒任何人,于是讓徐竹青主外,徐蘭森主內,相輔相成。在閻錫山看來,兩位夫人都非常優秀,缺一不可。
天有不測風云,就在閻錫山舉家赴台前一年,徐蘭森突發心臟病離世,年僅49歲,安葬于家鄉太原。
而妻子徐竹青,則陪伴閻錫山遠赴台灣,兩人一并走完了人生最后的路。1960年,閻錫山因心臟病發作,病逝于陽明山。
十年后,88歲的徐竹青也在台北追隨而去,與閻錫山合葬。
兩人的墓園,長期由閻錫山生前的老侍衛打理,而悉數定居國外的閻氏后人,卻一直未曾返台掃墓。
2013年,隨著閻志敏、閻志惠兩兄弟的離世,閻氏后人也徹底切斷了與故鄉的聯系。
回想當年,閻家人為了延續香火所做出的種種努力,如今卻換來這樣的結局,實在令人感嘆。
盡管一生陷于感情糾葛,目睹孩子們長大成人的過程中,徐蘭森也曾幸福過。